本书分五个部分和附录,共包括33个实验。第一部分介绍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有助于开展生态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第二、三、四和五部分分别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实验内容;附录部分包括野外生存常识、生态学野外实习的意义及组织管理、生态学实验室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规实
本书着力论证,重新审视广义的伦理问题比解决狭义的伦理问题更加重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直接相关,而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又直接相关。人是追求无限的有限存在者,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文化动物。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价值导向的致命错误是:
《奇妙生物圈》介绍热液生态系统、冷泉生态系统、海山生态系统、超深渊生态系统和鲸落中的生物群落、物理环境和能量来源,讲述生物(包括刺胞动物、栉水母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简述了当前人们关心的深海污染问题。让人忧心的深海污染部分简明扼要地讲述了值得
柯布博士是世界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过程哲学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他40余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西式现代化的种种弊端进行深刻反思,致力于探索一条整合传统与现代优秀资源的生态文明之路,他高度肯定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的新进步。本书意在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野特别是围绕着柯布博士
"人们认为,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生物圈2号封闭试验计划堪比60年代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其在地外星球基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的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美国生物圈2号研究》由亲历者Nelson教授撰写,于2018年出版。本书共分为18章,详细介绍了重要的生物圈概念、生物圈2号的基本发展历史、其中七大部分的详细结构
本书共十章,包括物候学的基本概念、物候学发展简史、物候现象发生的基本规律、物候观测、物候记录的质量审查与数据库的建立、物候历的编制、物候季节、物候现象的预报方法、物候动态的成因背景、物候学的一些应用领域等内容。本书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物候学的概念、发展历史、基本规律、观测记录方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建立数据库、编制物候历、
本书为学术著作。本书从生态学的视角入手,探讨了我国生态学发展的现实问题。本书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态需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亮绿”思想在根本上不同于西方绿色思潮对于“绿色”的理解,它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阐发和深化;“简约”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之一;“生态人”是能够真正地践行绿色和简约思想的未来人类形态
本书包括2008-2015年间哀牢山生态站长期监测的气象、生物、土壤和水文等数据,以及台站基本情况、主要研究成果、观测场及采样样地信息等内容。
本书收集、整理了2009-2015年是呼伦贝尔站的草原生态系统观测、调查和实验数据。
本书对海北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和实验设施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