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各种食疗、药膳,穴位按摩、艾灸、拍打推揉,吞津热敷等实用的小偏方,既可调理全家男女老少的常见疾病,还能应对紧急情况下的不适症状;不但能减轻疾病的痛苦,还能帮助人们健康长寿。
作为一种自然物产和药品,冬虫夏草最初开始由藏人不迟于15世纪使用,而后从18世纪起被纳入中药。本书追索冬虫夏草从中国向法国、英国、俄国、日本的传播,考察关于冬虫夏草的中国知识与欧洲新思想之间的张力。这些新思想出现于18、19世纪的欧洲,并最终传播给日本和中国的科学家、医生及其他知识分子群体。作者试图检讨冬虫夏草何以吸引
《内》《难》《本》《伤》,中医四维,不通不可以为大医。然方出《伤寒》,药归《本经》,乃临证之基,在实操层面更重于《内》《难》。《本经》乃《神农本草经》之简称,论药之本,世无第二,后世诸家,基本循此书之筋骨,各凭经验羽翼其上,但时增术繁,瑕瑜共见。各代精研中药之大家,无不在这个轮回里来来去去,书越多,术越繁,道越隐。说一
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中药学概述,包括中药、中药学概念,中药起源和发展,中药产地与采集等。第二章中药种植栽培技术,包括土地选择、选种育苗、移栽、间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步骤。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包括目的、要求、采收方法、经验、原则、注意事项及存在问题等。第四章中药炮制技术,为从古至今的经验和技术总
本书首先讨论了药证的概念、源流、类型,从病因与病机两方面分析了中药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并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分析了每一经主要病症的特征,进一步详细讲述了每一经代表药物的特征性药证,同时列举相关方剂为证,从而将中的药功能主治特点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实现医与药的内在统一。全书以发热为例,分析了不同经发热的证候特征以及其治疗的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技术、常规分离技术以及色谱分离技术,天然药物中各类型化学成分如糖苷类、黄酮类、蒽醌类、苯丙素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萜类和挥发油等的结构特点、结构类型、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法与技术等。本教材每个章节通过“学习目标”和“知识导图”作引领,穿插了“拓展链接”“课堂互动”“边学边练
本书共10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五官科等病证,每一门下分列医方,详述其主治、配伍、药物炮制及制剂用法等。附《指南总论》3卷,起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导读作用。
全书共5章,主要对郑清莲的行医之路、学术主张、治疗病种、临床用药经验等进行总结整理,并通过典型医案分析探讨了郑老的临床辨证用药思路,对于跟师学习中的困惑,则以师徒对话的形式呈现。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中药治疗疾病的最终表达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方剂学源于本草学,但是相比于本草学,方剂学的理论体系多有未明之处,如方剂功效的确定方法、方剂配伍的本质、方剂方解的建立方法等。本书以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为基本着眼点,分为方理篇、方论篇及医理篇三大部分进行阐述。方理篇从方剂学的历
本书精选了具有中医优势或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多个妇科病种,每个疾病除对其中西医病因病理(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辨证论治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外,对中西医防治本病各自的优势进行的分析,以及根据中医古今对本病的认识和防治理论与方法,结合个人学术水平与临床经验写成的临证心法是本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