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文物考古类著作。开封繁塔的造像艺术极为精美,塔身内外镶嵌6925尊造像各异、形象生动的造像砖,这些造像砖大多为宋代的,堪称宋代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该选题精选部分造像精美、保存完整的造像砖,以图片加文字介绍的形式呈现,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为研究宋代高度发达的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证,为读者了解开封繁塔
该书全面客观记录大足石刻的现状和1949—2020年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总共分为综述、大事记、上下二篇及附录四部分,约67万字;记述时限自1949年起,至2020年底为止。上篇大足石刻收录大足区行政区划内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石窟以外的其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馆藏文物作为附录收录。上篇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截至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大系》计划出版16册,本卷为铜器与钱币卷。本卷挑选广东省博物馆藏精品铜器和钱币共约150件/套进行出版,文写约10万字,图片约350幅。铜器包括容器、乐器、武器与工具
本书汇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原副馆长李遇春研究员对新疆考古文物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对尼雅遗址,新疆各地发现的一部分历代印章、彩陶、绢画、陶制人物,以及出土毛织品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新疆古代出土文物的应用功能及其重要意义。全书通过新疆文物概述与保护、考古调查与发掘以及对具体文物的探讨与研究,考证了文物名称、诠释其内涵、探
本书是一部依据大规模文物普查,利用最新考古成果详细著录北京地区辽金时期各类文物、遗址遗迹的信息的专业性图录。分遗址、墓葬、摩崖题记、遗物四部分进行论述,简要介绍相关文物历史信息及考古、保护情况。附录有:已著录的北京地区辽金石刻、北京地区部分辽金石刻目录。由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编纂。辽金两代奠定了北京古都的基础,在北京城市
本书稿是精品学术丛书“中国-东南亚铜鼓系列”的第4卷,主要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的基本情况。全文以中文、印度尼西亚文、英文3种语言写就,从印度尼西亚铜鼓概说、印度尼西亚铜鼓分类说明、印度尼西亚现代铜鼓文化3个部分,详实地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研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的全部馆藏信息和部分私藏信息,并辅以精美的印
本书主要介绍了泰国铜鼓的基本情况。全文以中文、泰文、英文3种语言写就,从泰国铜鼓概说、泰国铜鼓分类说明、泰国现代铜鼓文化3个部分,详实地介绍了泰国铜鼓研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了泰国铜鼓的全部馆藏信息和部分私藏信息,并辅以精美的泰国铜鼓文物图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史料记载的缺失,一度让三星堆成为人类记忆中消失的文明。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惊人发现揭示出了这个位于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灿烂文明,举世瞩目,而此次发现也被认为是上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19年至今,三星堆的最新发掘揭露了六个更大规模的祭祀坑,并从中出土大量形态奇异的青铜器、玉器、金器、象牙等。这些数以万计的出
本书收录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石刻文献200余件,内容涵盖建置、学校、水利、政绩等多个方面,记录了上海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碑刻中不乏书家墨迹,是上海地区文人收藏、碑帖鉴赏传统的体现。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石刻文献结辑出版,以期向读者展示石刻文献的原始面貌,为上海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线索。
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扶绥敢造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敢造遗址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同时发现有90余座墓葬。敢造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经鉴定共有50多个种类,大量动物骨骼的发现为研究左江流域气候、生态环境、人与动物生存关系及华南-东南亚地区全新世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