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海伦站2005-2017年水分、土壤、气象、生物的长期监测数据为主,包括台站介绍、主要样地与观测设施、长期监测数据和数据产品等内容。
本书共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天童站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和近些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了天童站主要样地与观测设施;第三章包含了2005年进入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后,基于常规观测场进行的生物、土壤和气象等长期联网观测数据;第四章为台站特色研究数据集,包括森林小气候数据、20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第一次植物群落结构数据和土壤
本数据集内容涵盖了我站主要数据资源目录、观测场地和样地信息、2007-2017年承担CERN监测任务的水分、土壤、生物、气象数据和部分长期试验及专题研究数据等。本数据集可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研究领域及对其有兴趣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如果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存在疑问或需要共享其他时间步长及时间序列的数据,请与四川贡
本数据集出版主要内容包括5个部分:①盐亭站简介;②盐亭站观测和科研平台,主要介绍样地、观测设施和主要仪器设备;③盐亭站长期联网监测数据,包括水分、土壤、生物和气象生态要素数据;④部分长期试验监测和研究数据;⑤参考文献。
本书基于生态气象学的概念和内涵,依据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气象学概论、气象因子及其生态系统效应、大气化学成分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气象的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论述了气象因子(辐射、温度、水、风)的基本概念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吸纳了大气化学成分变化(CO2、O3、酸沉降和气溶胶)及其生
策划出版《世界生态哲学》的目的,是通过中外生态环境哲学领域的双向互动与交流,开展科研合作,促进中外生态文明交流互鉴、互译、互学,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哲学研译双修人才。本书策划了六个专题栏目:中国生态哲学新论专栏、外国生态哲学评论专栏、外国生态哲学新篇双语专栏、生态哲学新篇新译专栏
本书主要研究了几类带食饵趋化项的捕食—食饵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得到了全局解的存在性、有界性及常数平衡解的稳定性变化。研究了在光滑有界区域中,在齐次\eumann边界条件下带有食饵-趋化的四种群捕食—食饵扩散模型,其中两类捕食者竞争一类食饵。考虑了在齐次\eumann边界条件下带有食饵趋化的三种群捕食—食饵扩散模型,第一类
罗祖文,湖北大学教授。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号批准号为:17FZW056。本书稿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使其学会审美地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与保护地球的新型美育形态。生态审美教育既相异于侧重认知性的环境教育,也不同于以艺术为唯一手段的现代审美教育。为了确定其理论边
在这本简约流畅而又意味丰厚的通识读物里,生态学大家查尔斯·J.克雷布斯教授提醒我们,生态学思维是生态文明来临前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出于“普及生态学思维”的美好意愿,他抛弃了那种囊括生态学的经典研究或主要理论流派的“专业黑话”,引领我们关注诸如物种入侵、气候变迁、过度捕捞、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之类的生态现象以
本书从环境人类学的视角切入,运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将岭南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置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来考察,紧紧围绕传统生态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研讨,具有很好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交待了传统生态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人、文、时、空的背景基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