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2012年1月《里耶秦简(壹)》所公布2627枚简牍的编年整理与研究,收录《里耶秦简(壹)》中能确定具体年代或年代范围的简文,按年代早晚次第排列。年代上限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下限为秦二世元年(前209)。释文均经作者据有关简牍图版校定。每一简例之后附有按语,主要阐明校正简牍释文、确定简牍年代(或年代范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上编,商代考古的论文14篇,既从宏观上总结数十年来殷墟地区商代考古发掘的收获,也从微观上对殷墟发掘中发现的一些遗迹(如基址、墓葬、车马坑等)及遗物(如青铜礼器、兵器、刀等)进行具体的研究。下编,甲骨学与文字学的论文26篇,内容涉及甲骨的整治与占卜;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殷墟新出土的甲骨文的考释、研
本书以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资料为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图像采集、数据测量、线图绘制等第一手资料;探析和考辨了“三大士”与十八罗汉群像题材组合的造像思想来源和信仰转化;分析了崇庆寺宋塑的世俗化艺术特征和罗汉像“温润含蓄气象”的时代审美意蕴。长子崇庆寺宋塑造像乃至山西北宋佛教造像艺术,充分反映了北宋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集中体现
《西周甲骨探论》初版于1984年,距今已出版近四十年,是关于西周甲骨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为把作者对西周甲骨研究的一些新认识和成果提供给学术界,现将该书修订再版。我们不仅修订了原书部分内容,并整合了作者陆续发表的有关西周甲骨研究论文。此次再版,将原书的手写影印繁体版改为简体字印刷体,或将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阅读方便。近年,西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是我国水下考古配合港区基建、多种物探技术灵活运用的一个成功范例,同时也是我国“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调查项目。2014年调查工作启动并确认了沉船的位置及保存状况;2015年开展大规模水下考古调查及试掘工作,确认了沉船的身份为清北洋海军致远舰;2016年确定了沉船的详细保存状态并进行了水下保护工作。
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了
本书讲述了唐前及唐五代石刻、宋代石刻、元代石刻、明代石刻、清代石刻、民国石刻等六章内容。
本教材重点以展示良渚古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一主题、倡导世界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目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打造中华文明起源史教育的普及性文化品牌。这其中,又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结合旅游文化和研学旅行活动,协助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全书分为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造型雄浑大气,釉色奇幻绚丽。作为唐代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唐三彩从人物俑、动物俑、生活器具到建筑模型、宗教祭器,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反映了唐代缤纷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也使今人对唐代的文化、社会充满了想象。 本书作者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和已发表资料的研究,依据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从功
2016年,为配合吉林省集安市洞沟古墓群墓葬文物本体保护维修工程的实施,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馆对山城下墓区288座墓葬进行考古清理。本书全面梳理了本次考古工作,对288座墓葬的地理位置、保存现状、墓葬类型、出土遗物等进行系统介绍,图文丰富,内容翔实,丰富和充实了洞沟古墓群墓葬资料,为今后开展墓葬研究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