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清晰认识到儒家民本思想如何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如何加速儒家文化圈影响力的扩大。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实力,更能促进各国精神文明的交流融合,在全球价值链中创造巨大的世界价值。无论是对国际关系研究者,还是对关注世界发展趋势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深刻见解。
为了揭开易经神秘的面纱,还易经以客观、科学的面目,我们秉承“古为今用、繁荣学术、服务社会、兼容并包的”的宗旨,开展了《中华易学全书》的编纂项目。本项目是一部规模宏大的文献汇编项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挑战性。本套图书以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共收易学典籍183种,1839卷,3500余万字,另有2000余幅易学
该书为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著作。孟子是儒家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奉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书充分借鉴吸收了古人和今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逐篇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哲学分析,论述孔子的仁学、礼学、自然世界和人性论等;第二部分主要是文本解读,通过对《学而》《子张》《季氏》等的解读,进一步解释孔子的上述思想;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孔子思想对于孔子弟子、孔子二传弟子以及后世儒学发展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中的仁、礼、天、性等作系统的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孔子
儒家“功夫”论即儒家心性哲学的实践部分,是传统儒家有关身心修养的论述。儒家自先秦以来,致力于建构一种天人一贯的性命论,则“功夫”(工夫)则是其中的媒介性环节,所谓“内在超越性”即指此“内圣”的过程。本书借鉴当代新儒家牟宗三等提出的“内在超越”概念分析传统儒家“功夫”论的内涵。内在超越概念蕴含着以内在性通达超越本体的环节
《老子大不肖》是一部简明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由四部分构成:老子简历、《老子》章读(本书主体)、《老子》整理本、《史记》老子事迹钩沉。《老子》一书思想深刻,充满智慧和哲思。考虑到传世王弼本的历史影响,本书文本仍以王弼本为底本,文字歧义难解处参以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楚简本;同时参考北大藏西汉竹书本、河上公本、傅奕本,
本书是对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的校勘、注释,该简本《老子》是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对它的研究,意义重大。本书用帛书《老子》甲、乙本、王弼本、景龙本等对1993年于湖北荆门一号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简本《老子》甲、乙、丙组进行校注。并且在校注的基础上对简本全章作出语译。简本内容与传本差异较大之处,则附上张松如先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范应元撰,约成书于宋宝祐咸淳间(1253—1274)。该书所据古本包括韩非、严遵、刘安、扬雄、司马谈、司马迁、河上公、王弼、杨孚、孙登、马诞、王誗、郭云、阮籍、阮咸、董遇、陈韶、李奇、梁王尚、张嗣、梁帝简文、应吉父、张玄静、张君相、朱桃椎、开元御注、傅奕、李若愚、陈碧虚、苏辙、司马光等三十余家,
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论语集解十卷》
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宋本大学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