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史话》约30万字,黑白图片约300幅,彩色图片约20幅,是该领域权威专家撰写的一本深入浅出、全面系统介绍明十三陵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本书内容分为5个部分,文献结合现场勘查,分别介绍了天寿山陵区有明一代帝后十三陵,陵区内的皇妃、太子、太监陪葬墓,陵区的行宫、园林、其他相关古迹、军事防御建筑,以及帝后丧葬陵寝礼仪
大国霓裳:沈从文和我们的纺织考古之路
本书是“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丛书之一种。鼻烟壶,顾名思义就是盛放鼻烟的容器,它的出现和发展与人们吸闻鼻烟习俗的兴起和流行密切相关。鼻烟是将经过晾晒的优质烟叶研磨成粉,调入麝香等名贵的药材,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埋入地下,陈化数年后取出使用。鼻烟为舶来品,是明代万历九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作为贡礼带入中国,由于清代皇室的雅
这是“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丛书之一种。铜镜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到西汉末期慢慢的走向民间,既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又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历代铜镜300余件,此次从中精选172面,附精美照片,详细介绍每
本书是配套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同名原创展览的研究性图录,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阐释、展现、分享、传播“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鼎力之作。全书由策展人总括性序言、学术研究论文、展览巡礼以及玉器文献目录四大篇章构成,旨在系统展示和诠释九州处处蕴藏美玉,使得中华大地山辉水润;华夏民族爱玉崇玉,助推中华文明玉汝于成。通过近几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的重要指示,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的部署,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办保函〔2020〕889号)的要求,省文物局积极组织开展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此次石窟寺调查包括全省域内石窟寺的专
本书为我社与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的长期合作项目。“古代墓葬美术国际学术会议”由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图像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湖南美术出版社协办,会议及其出版计划在“墓葬美术”这个新的学术概念的基础上,以朴素、开放的形式,吸引了国内外一线学者参与,多年来已经成为美术史学界的一个品
本书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对增城地区进行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的成果。调查队从2016年3月开始进行田野调查,持续到2017年5月,历时14个月。本次考古调查在考古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
《中国文物年鉴·2022》是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写的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2021年文物、博物馆事业基本情况的资料工具书,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编写的,是全国文物系统通力协作的成果。 全书分为特辑(包括重要文章
许多生活在重庆多年的“老重庆”经常会说重庆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除了“渣滓洞”、“白公馆”,没有什么太多的古迹遗址可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就在你我身边隐藏着数不清的历史遗迹.本书分为“古城遗韵”、“陪都烟云”、“外事掠影”、“遗址星罗”四个版块共十六讲,重点向读者介绍重庆主城区范围内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