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周礼》学的历史轨迹,全面梳理两汉以来的《周礼》学重要成果。《周礼》学史就是《周礼》知识学、义理学、致用学的发展历史;汉魏传注学、晋唐义疏学、宋明义理学、清代考据学和现代分学科之学是《周礼》学史发展的五大阶段
本书属于浙江海外交流史研究丛书之一种,研究明清时期浙江学术文化与西方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时间上起明朝末年,下止18世纪乾嘉时期,余波延续至清末民初。本书旨在通过系统梳爬明清时期浙江学者的各类著作,认真考察浙学与西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明清时期浙江学者在面对第一波西学浪潮的冲击时所作出的反应,包括:浙江学者与西方来华学者
这是一本图文书,图片将构成本书的一根主线而展开,其中有关于上海弄堂生活、亲情、友谊的回忆;也有关于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直觉认知和事后的理性剖析;还有关于那一代人青春的美好与慌张,和对当下理想生活的再思考。本书聚焦上海的过去: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记录了这座城市的人和地方。许海峰的照片已成为世纪之交城市更
本书由浙江大学刘东教授主编,10位海内外高校学者任编委,定期扫描海外中国研究前沿学术成果。本辑从数十种海外顶尖学术期刊精选论文32篇、书评12篇,所涉学科广阔,涵盖人文学科各细分领域,探讨了诸如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艺术史艺术、明清时期的白银供应、清代邸报的发行与流通、1718世纪中国与欧洲的礼
《制度与轮回:从商周至明清的历史运行》以李约瑟难题为切入点,开启了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基因的解码。作者突破传统断代史的窠臼,采用大历史研究范式,以制度文明演进为主线,建构起贯通商周至明清的宏观分析框架。通过封建郡县的制度演变,系统剖析外儒内法的治理密码、官僚机器的运转逻辑、皇权专制的深层结构,以及这些制度基因如何导致中国古
本书为作者用10年时间打磨而成,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蓝本,结合近年来的最新史学研究,用通俗流畅的文字讲述唐朝三百年历史,共八卷。第八卷为《长河落日》,讲述从唐懿宗、僖宗、昭宗到哀帝的四朝历史。 晚唐时期,懿宗、僖宗昏聩愚昧,只知享乐,朝政昏招迭出,社会乱象不止;昭宗倒是一心图强,却志大才疏,反而激化朝
南路,狭义来说指原广东南路的遂溪、海康、徐闻、防城、钦县、灵山、合浦、廉江、化县、吴川、电白、信宜、茂名、梅菉市、北海市及法属广州湾(后湛江市)和广西的玉林、博白、陆川、北流、容县、兴业、横县等地。广义来说除了两广原来称为南路与粤桂边的39个县市外,也包括解放战争后期扩展到的滇桂黔地区。南路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篇章
“书品”与“书体”“书学”“书法”共同构成古代书法理论。“书品”理论包括了书法的“品”和“评”两部分内容,其中“品”是等级,“评”是析理该著主要围绕“书品”理论进行阐释,在借鉴文学理论研究基础上,划分了“书品”理论的功能论、书家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评论五个部分,并选取了南朝齐梁时期庾肩吾《书品》和清代杨景曾《二十四书
关于“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至今论战双方发表的论著已近八十种,文章散见于各年各种期刊杂志中,还有专门著作发表。一百二十多年来的甲骨断代研究是一个发展整体,为了使读者了解一百多年来甲骨断代研究的发展历史,本书采用依时间顺序为主线的论述方式。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评“1899年至1956年的甲骨断代研究”,下编介评“197
随着社会史和城市史研究的兴起,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在城市史和乡村史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本书涵盖华北区域古代社会史研究、华北区域历史文献考辨、华北区域历史人物探析及青年专家论坛等多个篇章。各部分均甄选3至5篇来自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所撰写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旨在以区域文化为切入点,对华北地区的古代历史进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