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历一套24张,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特色传统节日,通过视觉呈现,给读者美学享受,让读者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中传承的动人魅力,同时唤起读者对亟待保护的“非遗”的文化认同和使命感。内容选自中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术、中国书法
江西是文化大省,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而且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共24册,选取了相对立体的涵盖江西特色文化基本面的24种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戏曲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中医药文化》《青铜文化》《古村文化
本书是一本关于天文学基础知识的通识读物,本书要回答两个问题:我们是什么和我们的认知。我们是什么?即宇宙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它的历史。原子是起始于宇宙大爆炸,但现在它在人类的身体里,十亿年后它们在哪里?宇宙是唯一能告诉我们故事答案的课题,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我们的认知,即科学的运行方式。什么是证据?我们如何运用?
本书内容包括:2025年全年及2026年1-2月的阳历、农历、星期及二十四节气对照表,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从大量的读者投稿来信中,精心筛选了喜庆吉祥、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春对联,以及科学生活、生活感想、勤劳致富和传统民俗、民风介绍等小文章,还有谈天说地、历书趣话、农业科技等知识性小栏目,以及与读者的互动往返等内容。为了进
本书是一部实用的历法工具书。全书编排了从1930年至2080年的历法详表,内容包括公历日期、农历日期、农历月大月小与闰月,以及二十四节气的交换时间点、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等时间轴点;除了历法信息,本书还附录了丰富的历法知识和民俗文化内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农历系统。万年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对
这是一本少儿科普书,本书以黑夜为主题,介绍了黑夜里人体、动物、植物和天空的奥秘,包含天文、地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知识,用有趣的话题启发孩子探索周围的世界,发现日常生活中不曾注意的现象及背后的科学知识。
《行星科学的机器学习》是一本横跨行星科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软件分析、工程实践等多个领域的专著,主要介绍了多年来对机器学习理论用于行星科学探测的理解,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利用索取行星公开数据的工具,对行星探测、着陆车等方面的典型实例进行详细分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机器学习方法在行星科学中的理论分析、工具应用与实例分
本书第一版是2007年美国天文学会钱布利斯天文著作奖获奖作品,并被评价为行星科学的标准教材。原著作者根据数十年教学、科研、型号任务经历整理形成此书,写作时引用了500余篇行星科学与探测领域相关资料,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作为在数十年教育实践中打磨而成的经典教材又能够深入浅出。本书内容丰富充实,系统完整地介绍了组成太阳系
本套书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读者探讨宇宙、太阳系、银河系、空间天文等8大主题,聚焦我国在卫星应用、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治理,以及深空探测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现我国丰硕的航天科技成果、重大科学发现及重大基础理论突破。
孩子们的脑袋里都在想着些什么大问题呢? 白天星星都去哪儿了?动物们之间会交流吗?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这本大开本的科普童书,围绕地球、大陆、海洋、植物、动物、人类、天气和太空这8大主题,为50个关于世界的问题提供了生动、易懂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