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感:观念及其历史研究》主体的九篇文章中,以赛亚?伯林探讨了近三个世纪以来主导欧洲历史发展的一些核心观念,追溯重要思想潮流的兴起与流变,梳理出一条从康德主义经浪漫主义到民族主义的演变脉络。书中涉及许多主题,如历史中的实在论、政治判断力、艺术的责任等。伯林指出,好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小说家具有一种相似的才能,能够洞
中国读者早已不会因为一位外国学者的到访而感到新奇,但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到来仍让中国读者兴奋。桑德尔因为网络公开课《公正》而为中国公众所熟知,在2007年到访中国后,更是获得了通常只有好莱坞明星和NBA球员才能享有的受欢迎度。 桑德尔说:我去过很多国家,可能除了美国之外,中国有关自由市场的设想
本书纵览风云变幻的20世纪,拨开战争和政治的迷雾,从思想入手理解这一百年人类的智力成就。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
本书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
《现代外国哲学(总第20辑)》的其他论文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现代外国哲学(总第20辑)》的内容很丰富,涉及休谟、康德、黑格尔、杜威、摩尔、厄姆森、胡塞尔、斯蒂格勒等近现代哲学家有关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的探讨。其中《斯蒂格勒技术哲学的现象学维度——<技术与时间>第二卷第四章研读会纪要》系王庆
《外国哲学》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组稿,刊登外国哲学专业研究者的学术文章。《外国哲学(第42辑)》共有六个栏目,分别为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分析哲学研究、现象学研究和伦理学研究。希腊哲学研究栏目收录一篇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学说的论文;中世纪哲学研究收录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中世纪格里高利的宗教改革
本书是现代外国哲学集刊系列第19辑。本辑收入21篇文章,主题大致围绕知识、阐释与道德的关系展开。其中国内学者论文14篇,另有5篇翻译作品,书评2篇。
在飞速运转的当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无意义的漩涡。在信息爆炸的流量王国里,我们总被眼花缭乱的动态迷惑。但是,会思考的人往往能辨清身处的环境,掌握应对挑战的能力,从容做自己。而学习哲学,不是为了获得一个的答案,而是学会思维的方式,让你勇于做出决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如何直面人生。本书选取50个切中当代生活的大问题,带
第八辑《肃剧中的自然与习俗》收录专题文章4篇:陈斯一指出,《安提戈涅》中的自然习俗张力,不仅存在于家庭伦理与城邦伦理之间,更存在于个体自然力量与共同体习俗规范之间;颜荻分析了欧里庇德斯《伊翁》中的公民身份问题所掩藏的雅典的危机与出路;龙卓婷解析了埃斯库罗斯《和善女神》中的宗法正义与城邦正义;莱因哈特对《和善女神》作了细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先锋艺术实践运动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研究论著。作者将情境主义置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构式之中,在占有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历史形成,特别是影响其生成的重要先锋实践进行了批判性的探究,并对情境主义国际理论构序和实践塑形中重要的核心范式景观、情境建构、整体都市主义、漂移和异轨等,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