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包括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以及医学文献的特点及检索基础。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第三至第七章),包括常用检索系统与检索工具的检索途径和方法,并有检索实例讲解。第三部分为应用部分(第八章),主要为医学文献的管理与利用。
本教材主要介绍龙江医派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相关概念、作用与价值、研究内容、学术思想及特色诊疗技术;并在龙江医派《内经》训诂、内科、皮肤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推拿八大分支流派中,选介19位名家学术经验及验案分析,以彰显龙江中医学术思想与诊疗优势特色,是一部具有理论性、实用性、研究性的寒地医学特色综合教材。
本教材系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九章,包括绪论、中药文献基础知识、中药文献检索、中医药中文网络数据库、外文中药文献检索、外文中药文献网络数据库、文献全文获取、中文中药学术论文的撰写和英文中药学术论文的撰写。掌握利用现代网络工具获取中药文献资料和信息的方法,是科研工作者及高等院校中药学本科生
宋元明清历史阶段是医学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医学模式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医学理论体系开始进行重构,中国哲学是这一重构的基础。本书从宋元明清医学14位代表人物的学说入手,与中国哲学主要代表如老庄、周敦颐、程朱陆王等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相互印证,进行个案的深入挖掘与剖析,予以全新的诠释,并从史学角度对这一时期医学哲学理论体系进
本书从概述篇、人工智能技术篇、虚拟现实技术篇和展望篇四个方面对智能医学相关的知识进行了阐述。概述篇主要对智能医学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概述;人工智能技术篇主要从智能医学影像、医疗语音、健康管理和医药研制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诸多领域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篇主要从VR的核心技术及其输入与输出设备、三维建模工具和三维开发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发展历程中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日渐走向规范和统一,学术流派特色逐渐淡化,影响了学术的争鸣与创新。近年来,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与传承空前繁荣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涌现出一批从各个角度,用多种方法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成果。但目前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在概念规范、文化阐发、特色技术应
本书共14章,内容包括:常用消毒技术、常用护理技术、神经外科重症护理技术、急诊科护理、消化内科护理、心内科护理、肝胆外科护理、肛肠外科护理、肿瘤科护理、妇科护理、产科护理等。
本书内容包括文明的孕育(史前时期至战国,远古-公元前221年)、学术体系形成(秦至二国,前221-280)、提高与充实(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280-960)、普及与创新(宋至元,960-1368)、全面大发展(明至清代中前期,1368-1840)等。
在阐述信息类型、检索语言、检索途径、检索技术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类医学信息资源及其检索方法。内容包括网络检索工具,如百度、Medscape、HONSelect等;经典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PubMed、EMBASE和BIOSIS等;综合性文献数据库资源,如CNKI、万方数据资源、维普期刊资源整
本丛书对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重要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纪录,各分册主编对本学派的学术特点、代表性人物以及本学派的秘方和学术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对本学派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殷切的期盼,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湖湘医派》为中医流派传承丛书的一个分册。远至先秦时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