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为主题,以技术的困境与消解为主线来阐述温纳的思想,分析了温纳技术政治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探讨了温纳技术政治哲学的主要思想,并评述了温纳技术政治哲学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本书是安乐哲儒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西比较哲学方法、儒家经典翻译和论著、中国哲学术语新诠、儒家思想的开放性阐释等方面,全面展示出他的儒学思想的原貌,也体现出儒家学者在中西方文明交流和碰撞下的比较与反思。**章介绍安乐哲的学术生平和儒学思想进程。第二、三章全面考察其儒家经典译著和学术性著作,从中提炼出其儒学思想特征和创新
在弗洛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爱是其核心的概念和范畴。本书的研究目的是围绕“爱”这一核心概念和范畴来挖掘弗洛姆伦理思想的精髓。在弗洛姆看来,人性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脱离了社会谈人性是不切实际的,人性的形成与特定的社会伦理环境存在关联。与此同时,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又离不开个体人性的完善,二者相辅相成。但个体的
意识问题神秘难解,著名心灵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将意识问题明确区分为“易问题”与“难问题”,并将其作为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巧妙构思,提出了自然主义二元论的解释方案,运用计算功能主义理论充分解释了意识的认知机制,通过“无心人论证”充分阐述了意识不可还原的主观性,将意识看作自然随附在物理世界之上的新属性。作为一种尝试性解释方案
是张奇峰博士的博士论文。全书以“道德自我”这一概念为核心,对杜威的道德哲学进行一番新的解读和重构。在这种重构中,我们所关涉到的不仅仅是杜威哲学的核心概念和问题,而且也是对其哲学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经验的重新理解。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道德自我”不再被看作是纯粹认知和心理的主体,它体现的是一种“自我”与其所处环境(包括自然
本书从个人完美和人类团结两个维度探讨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诗性文化建构。本书首先剖析罗蒂理论的后现代特质及其对经典实用主义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梳理罗蒂诗性文化概念的由来及其自由主义和反讽主义主张。本书将通过罗蒂与西方诗哲的对话,探讨罗蒂诗性文化建构在理论上的可能性、实践上的可行性。本书还将在乌托邦一反乌托邦张力中探讨罗
《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富兰克林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闪现着睿智和哲理的火花,鼓舞了几代美国人,也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富兰克林的经历引人奋斗,他的人生信条助人成功,
《富兰克林自传》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部代表作,讲述富兰克林从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成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通才的成长经历。
本书包含了施特劳斯与克吕格、洛维特、克莱因、索勒姆和伽达默尔的通信。这些大思想家之间的率直言语,让人享受到智性的快乐,其中展露的点滴生活细节,也向我们呈现了他们的治学环境、治学态度,常常令人感动,并且,注意到书信写作的历史背景,亦不禁让我们感慨历史的沧桑和深幽。 施特劳斯以其广博和透彻直逼直逼西方思想大传统*为内在的
本书汇编了施特劳斯的若干单篇文章、讲学稿和未刊文稿,旨在为了解施特劳斯的学问品质和学术关怀提供恰切的基本文献,实可作为施特劳斯学问的入门读物。 作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现代理性主义激发施特劳斯重新检审与这种理性主义对抗的另一种选择:苏格拉底式或古典式政治理性主义。施特劳斯试图在我们的时代,并为我们的时代,重新思索古典政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