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要求,努力营建人人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文化氛围,书稿《晨读经典》采用诵读的形式,将经典作品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书稿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与校园文化融合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选编了文质兼美、朗朗上口的经典长诗,励志劝勉的传统经典,爱
本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现在计划出版的精华本,从影印本文津阁《四库全书》中选出,
本书收录日本内阁文库、蓬左文库、东北大学等处所藏孤本明人别集三十余种,如《愧斋集》《活溪集》《崇雅堂全集》《凌川傅先生汇集》《小山类稿》《费礼部少湖先生摘集》《抑斋介山文集》《枫潭集钞》《念初堂集》《汪忠愍遗诗钞》《贞白全书》《观我堂摘稿》《下里谣》等,意在为明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基础文献材料,助力各相关
本书系《晚清时期国学期刊汇编》之一,由南京大学武秀成教授主编。《国学萃编》创刊于1908年,停刊于1910年,属文学类刊物,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重要参考资料。该刊主编为沈宗畸,主要撰稿人有朱祖谋、孙雄、钱淑生等。该刊旨在“网罗散佚,甄阐幽隐”,所选诗文宁缺毋滥,意在唤醒国民之精神,所选作品包括名家选稿、传奇小说、诗
本书以“发明国字,保存国粹”为宗旨,用文言文撰写稿件,主要栏目头两年设社论、政篇、史篇、文篇、丛谈、撰录,第三年增设博物篇、学术篇,第四年第一期又设藏书志:第二期开地理篇:第五期设绍介遗书。第六年起,栏目有较大更动,分通论、经篇、史篇、子篇、文篇、博物篇、美术篇、丛谈、撰录等。主要撰稿人有刘师培、陈去病、章炳麟、王国维
本书创刊于1907年1月,停刊于1908年,属古籍丛编刊物,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在当时国粹派主张“复兴古学”,宣传国学,提倡国粹口号下创办的。它与《国粹学报》一脉相承,宣扬了国粹主义,使国粹主义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学术思潮。它侧重于刊载前人的诗文,而较少发表时人的论文,对保存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做出了很大的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选本和姊妹篇,专供乾隆皇帝御览,选目精当,考订精善,校对严谨,制作精益求精,错讹极少;辑中图书多来自官藏、宫藏及《永乐大典》等,其中珍本、孤本、善本众多,汇集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精华,可谓是传统文化的一次大结集,是研究中国文化、探索中华文明的重要文献资料。《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成后誊抄
本书从《论语》《孟子》等国学传统作品中精选一批可以体现民族品格和民族特质,流传广、影响大、对为人处事具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名言古训,配以注释、译文和简明导读提示,把名句注释、翻译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梳理结合起来,把名句解析与全文背景、文化现象结合起来,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力争让读者在更好地理解传统名句的同时,对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学中的管理文化为线索,介绍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管理思想,探究中国管理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演进,比较近现代国内外社会发展及管理实践,从国学的视角诠释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多样性管理等管理职能的原理与实务。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客观
本书所收论文均具较高水准。其中台湾大学夏长朴《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的校上时间与抽换问题》揭示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书前提要与相关版本存在出入的深层次原因,对正确认识《总目》文本极有裨益;清华大学戚学民《简论四库全书总目对清代学术史论述的影响》勾勒出从《总目》到《儒林传稿》的学术史发展伏线,开拓了四库学研究之视野等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