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生命美学:崛起的美学新学派》《论美食普遍快感的对象》《论当代审美文化向功利性的回归》《关于义利关系的哲学思考》等文章。
M.C.卡冈教授是苏联著名美学家,本书是作者颇具影响力的著作《美学史讲义》之第四卷。本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苏联、东欧、欧美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现状。本书对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德国产生,到20世纪70年代本书问世前夕,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全部发展过程作了概括的分析与介绍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本辑栏目分为“中国审美意识生成”“古代审美文化研究”“古代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中日美学交流”“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其中部分栏目发表国
本书共分为十章,从身体审美话语的探讨开始,层层深入基于身体的审美意识形态逻辑起点问题、审美幻象中介问题、审美变形问题、审美批评问题、审美变性问题、性别审美话语理论问题与批评问题等。
本书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资源概括为“生生美学”,并且运用生态存在论美学人方法从文化、哲学、美学和艺术审美几个层面对“生生美学”的产生、内涵、范畴及其在中国传统文艺形态上的呈现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论述,是作者生态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作者在此前已经发表的相关论著与论述的基础上系统整合而成的。
本书是生命美学理论专著,是生命美学创始人潘知常教授关于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及其现代阐释的专著。本书关注美学的当代问题,即“美学何为”,作者从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逻辑发生、外在辨析、内在描述、历史形态、逻辑形态等诸多方面,对审美活动古今形态与拓展形式进行审视、阐述。具有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对于当代中国美学来说,生命美学的
本书研究了20世纪中下叶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全书共五章内容。第一章分析了20世纪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背景,论述了葛兰西的哲学思想,以及卢卡奇的早期哲学思想。第二章论述了卢卡奇的美学思想,从审美反映、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等展开论述。第三章论述了20世纪德国、法国、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第四章论述了杰姆逊与马克思主义阐
本书分上下编。上编为列宁的美学思想,下编为其他美学家的美学思想。上编论述了列宁美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列宁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下编其他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述了斯大林、高尔基、沃罗夫斯基、卢那察尔斯基的美学思想,分别从他们美学思想的内容、方法论等方面做了阐述。斯大林的语言性质的辩证
本书以中外美术发展史为主线,采用中外美术史基础知识与美术作品鉴赏相结合的方式,把中外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研究成果糅合;采用纵向和横向结合的方式,对古今中外代表性美术作品、风格流派等,并结合其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赏析和评述,较好地将东西方美术进行了归纳、筛选、比较、整合。通过阅读
《众妙之门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初版于1989年,是著名美学家、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在而立之年完成的一部关于中国审美心理的研究专著。作者从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根本内涵生命意识开始,依次论及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基本特色、忧患、悦乐、禅悦类型,以及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集体感知、集体表象、历史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