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经平议》三十五卷,清俞樾撰。《群经平议》为清经学大师俞樾经学研究之重要著作,全书考证对象为中国文献典籍中最重要的十三部经书著作,包括我们通称的“十三经”中的“十二经”(《诗经》《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尔雅》”,另添入《大戴礼记》一书。考证内容有经文衍字,有字义训诂,有名物制度
本书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邓秉元教授主编,分学术遗札、经学义理、经学历史、圆桌会谈等部分。学术遗札收录张尔田致陈槃庵的多通信札,为首次整理公布。经学义理中,《观象思维的早期形式》从方位、算术、音律几个角度讨论上古时期中国人的“象”思维,《没有鲲鹏的逍遥游》则以“游”为核心对《庄子·逍遥游》一篇进行了重新疏解。经学历史主要为对
202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品牌活动——“院士专家讲科学”科普讲座传播量超过了千万,成为北京科协献给青少年的一道科普大餐。本丛书正是以此活动为蓝本进行精心打造,重新编写,以图书方式向青少年普及天文、航空航天、生态等领域的科普知识,使青少年既可以看讲座视频,也能有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本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现在计划出版的精华本,从影印本文津阁《四库全书》中选出,
本书收录日本内阁文库、蓬左文库、东北大学等处所藏孤本明人别集三十余种,如《愧斋集》《活溪集》《崇雅堂全集》《凌川傅先生汇集》《小山类稿》《费礼部少湖先生摘集》《抑斋介山文集》《枫潭集钞》《念初堂集》《汪忠愍遗诗钞》《贞白全书》《观我堂摘稿》《下里谣》等,意在为明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基础文献材料,助力各相关
本书系《晚清时期国学期刊汇编》之一,由南京大学武秀成教授主编。《国学萃编》创刊于1908年,停刊于1910年,属文学类刊物,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重要参考资料。该刊主编为沈宗畸,主要撰稿人有朱祖谋、孙雄、钱淑生等。该刊旨在“网罗散佚,甄阐幽隐”,所选诗文宁缺毋滥,意在唤醒国民之精神,所选作品包括名家选稿、传奇小说、诗
本书以“发明国字,保存国粹”为宗旨,用文言文撰写稿件,主要栏目头两年设社论、政篇、史篇、文篇、丛谈、撰录,第三年增设博物篇、学术篇,第四年第一期又设藏书志:第二期开地理篇:第五期设绍介遗书。第六年起,栏目有较大更动,分通论、经篇、史篇、子篇、文篇、博物篇、美术篇、丛谈、撰录等。主要撰稿人有刘师培、陈去病、章炳麟、王国维
本书创刊于1907年1月,停刊于1908年,属古籍丛编刊物,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在当时国粹派主张“复兴古学”,宣传国学,提倡国粹口号下创办的。它与《国粹学报》一脉相承,宣扬了国粹主义,使国粹主义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学术思潮。它侧重于刊载前人的诗文,而较少发表时人的论文,对保存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做出了很大的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选本和姊妹篇,专供乾隆皇帝御览,选目精当,考订精善,校对严谨,制作精益求精,错讹极少;辑中图书多来自官藏、宫藏及《永乐大典》等,其中珍本、孤本、善本众多,汇集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精华,可谓是传统文化的一次大结集,是研究中国文化、探索中华文明的重要文献资料。《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成后誊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