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过去二十多年中研读中西经典的学思记录。作者在比较哲学的历史境遇当中,以“意”为中心,力图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路径。本书说明“意”哲学的核心主题——在比较哲学境遇当中,“人作为意念创生的存在”这一哲学命题是如何展开和发展起来的。全书分为五篇,“意本论”篇试图开出理本论、心本论、仁本论、情本论等哲学命题之外的
《财务幸福简明指南》是一本帮助你逐步打造梦寐以求的生活的日常指南。与金融大师乔纳森·克莱门茨一起,你将开启一段为期77天的旅程,每天只需花5~10分钟。在此过程中,你不仅会找到让你的财务管理井然有序的方法,而且还会发现一些关于你自身以及你的金钱观方面的真实情况——包括可能会阻碍你实现目标的旧有想法。
本书是以法国哲学为主题的论文集,以哲学家思想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系列第25本。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
《混沌互渗》系法国思想家加塔利的临终之作,是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该书以主体性的再创造与再奇异化为核心,对拉康精神分析、结构主义、信息论、后现代主义、以及海德格尔、巴赫金、巴尔特等人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本书力图从哲学史的角度全面系统梳理西方中世纪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哲学史、思想史的角度阐述西方中世纪哲学的历史演进。本书所关涉内容上承传统古希腊哲学,下接16至18世纪近代西方哲学,拟从以下5个部分展开:(1)概论:中世纪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共相问题等等);(2)序曲:希腊哲学与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初版于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对东西方文化本质的探讨,以及对东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书中的许多思想与见解仍有借鉴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并且回答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何谓东方化?何谓西方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质为何?文化与生活有着何种关系?东西方文化能否
目前,国际学术界正在拓展出全球思想史研究,尽管目前对全球思想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是研究国际转向还是讨论思想观念、文本和概念的空间扩展。但毫无疑问,有一点是被大家所广泛接受的就是,需要对概念以及文本的全球性流通和接受进行研究。正是在此指导思想下,本论文集聚焦于概念,结合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将原本概念史只关注于概念的时间维度
本书试图对当今世界如此气势的变化做出一点点哲学性的思考,对当下高度变化的时代进行一点点理性的反思,努力构建一个关于变化的体系化思想,意在对人们面对变化时能够有所帮助,由此而抛砖引玉、弄箫求凰。这种体系化思想包括多维视角一种思维方式,普遍存在和永无止境两个基本原则,承脉有络、过演程变、多元并行三条基本规律,趋势与态势、倾
本书试图扭转以往主要以西方哲学为依据的单线条导向,在厘清中西方哲学家不同的思想关切与预设的基础上,揭示出中西哲学精神之契合与歧异,探究中国哲学资源对西方哲学传统可以提出哪些挑战,进一步丰富、深化相关的哲学论题,从全球化的视域出发来重新发现海德格尔、列维纳斯与中国哲学。本书第一部分“思之险境——全球化境遇中的哲学危机”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