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研究》(季刊),由袁行霈教授担任主编,李四龙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负责组织编辑委员会。2022年9月,《传统文化研究》申请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878/C,中文,季刊,大16开,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为北京大学,出版单位为北京大学
本书收录了当时创作的相关论文,包括《炎帝非神农》《对当代文物保护观念的质疑》《论国际化大都市与城市社科院的角色与担当》《对新时期地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教育品质决定社会气质》等等。分为五篇,分别为“历史文化研究篇”“文化遗产保护篇”“社会科学工作篇”“新闻媒体宣传篇”“教育改革发展篇”。
《给那后来的》一书的主旨包括个人利益寓于众人利益之中,人人都有以工作谋生的同等权利等。《印度自治》是对印度暴力派的回应。《来自耶罗伐达圣殿》是甘地1930年被监禁期间所写的书信集。《薄伽梵歌简论》是甘地1930年从耶罗伐达中央监狱写给萨巴玛蒂真理学院同事的信件。《建设纲领》强调建设纲领是用真理和非暴力的手段赢得完全独立
本书汇集甘地经典演讲与著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等,较全面地展现了甘地的思想深度。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如何运用、呈现于人类社会的各领域。从本书内容的文本形式看,可分为两大部分:甘地的公开演讲记录,以及其各种著作、文章的摘录。演讲记录具有较强的现场性,有助于读者了解甘地面对的具体情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思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每届评出6篇获奖论文,同时严格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奖论文的主题范围广泛,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水平和重要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专家学者关注中国现实、回应中国问题、探索中国经验的学术志趣。
《春华集——中华书局员工文选(二〇二三年)》约22万字,收录2023年书局员工撰写的文章,共计49篇,分为8个板块,包括“编辑手记”11篇、“书里书外”14篇、“学林散叶”6篇、“百川学海”6篇、“艺文类聚”7篇、“行业思考”2篇、“党建引领”2篇和“特稿”1篇。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是一个非盈利、非政治的学术组织,其宗旨在于为海内外的中国研究图书馆员提供一个开展学术活动、交流专业经验、共享信息资源、促进合作的平台,借此推动以文献资源研究为主的中国研究的发展。 本书为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收录学会会员关于中国历代典籍及其数字化,以及相关学术信息的文章,每年1卷,本书为第1
本书是2016年12月12日由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主办的“中国与世界:关注、探讨与展望”高端学术论坛上发表演说的文稿集结而成。书稿收录文章14篇,均为论文,体现了张隆溪、苏源熙、葛兆光、王庚武、何亚非、亚当·罗伯茨、罗多弼、邓小南、阿尔弗雷德·霍侬、陈平原等蜚声国内外的当代著名学者,在文化、教育、商业、历史、对外交流及合作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研究、思想观念变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河北实践研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现状,全面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语言简洁明了,研究深入全面,条理清
本书是长销口碑好书《单读26·全球真实故事集》的续编,收录“真实故事奖”(TrueStoryAward)2021—2023评选出的获奖作品。这些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记者历经多时、深入当地而完成的非虚构长报道,可以作为非虚构写作的示范。他们用富有思辨的精巧写作直捣问题的核心,通过挖掘个体的生命史来探寻当下世界的来处,为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