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尤瑟纳尔的评论随笔集,内含七篇文章,除了其中一篇关注的是舍农索城堡及其历代居住者动荡不安的生活外,余者皆与文学紧密相关——《罗马君王传》、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景集》、皮拉内西的《想象的监狱》分别研究了作品诞生的复杂背景,其折射的作者特质、心理动机以及作品本身等诸多值得探讨之处;另外三篇关注的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三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研究英语十四行诗的历时演变,抓住英语十四行诗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点,纵向梳理其发展脉络,厘清诗人及诗作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纵向维度的研究包括早期译介、转折过渡、繁荣发展、再次复兴、现代元素五个层面的问题。下卷研究英语十四行诗的艺术传承,从几个横断面对诗歌进行把握,开展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探索。横
这是一部研究诗学的专著,对诗的诗眼、空间、意象、意境、境界等诸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辨析颇具新见。本书对“诗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见解,认为诗的本质是意境,并通过系统的论证强化了这一观点,又进一步将意境比作诗歌的基因,强调没有意境则无法构成真正的诗歌,从而对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作出了明确界定。这一理论
《理论之后的阅读》深入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类理论带给文学阅读的益处与限制。一方面,解构主义、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等,为照见文学文本中以往不易被察觉的角落提供了崭新的角度;另一方面,这些理论为读者提供了现成的套板反应,使文学阅读陷入目的狭隘的怀疑阐释学,从而让文学阅读丧失其应有的人文价值。坎宁安认为,文学阅读应如
本书解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如堂吉诃德、麦克白、维特、于连、葛朗台、鲁滨孙、安娜·卡列琳娜等。在对这些人物的解读中,作者重点在于对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生智慧进行分析和解读。让读者在感受和体验过程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意有所悟。
本书系遴选古今中外文学殿堂中被公认为“名著”的作品进行解读。名著都是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经过时间过滤经久不衰、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先概括叙述作品故事梗概,介绍人物的命运故事,之后从中提炼具有超越性和普遍性的人生意蕴,即对当下仍然有启发借鉴意义的“人生启悟”。
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力的文化解构 文人、艺术家、心理学家、民俗学家、女性主义者、广告人、电影导演……不断改编和重塑小红帽的形象,为读者揭开红色连帽披肩下的所有秘密 17世纪,一个穿红色连帽披肩的小女孩,在森林里遇见一只野狼……在之后的各个不同时代,小红帽
本教材适用于英语相关专业和普通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类选修课程,使用对象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以及在国内外各种多元文化环境中学习、工作的读者。教材精选英语诗歌经典作品和中国古典诗歌及伟人诗歌英译版作品,并以英语诗歌要素为纲,编排教材主体,每个单元包括要素题解、作品例释、难点注释和问题讨论。教
乔治·摩尔是20世纪初与英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一起到达中国的爱尔兰作家,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他不仅在文学上大有成就,在艺术领域也观点独到,本书是他文学观、艺术观的“宣言”,以谈话录和散文的形式写就。在书中,他与不同的来访者畅谈文学观点、深入讨论名作内容情节、交流创作思想,对理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具有启
本书精心甄选了曾经深深影响过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30部世界名著,每部作品都由心灵呓语、口味经典、对话人物、作者?作品4个板块组成,让青少年在认识、熟悉这些世界文学名著的同时,引导青少年进行有效阅读,从而向青少年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