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了从1907年直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商业会议所在中国的建立、组织系统,在各地开展调查的机构、方式、资金来源、出版物等样貌,并以上海、安东、北京、台北的日本商业(工)会议所为例,分析了它们在中国进行的调查,进而揭示了在华日本商业会议所“半官半民”的特性及其在日本政府制定及推行对华政策中发挥的隐秘作用。作者首次指
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长期、系统开展对华情报调查,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包括个人踏访、满铁调查、兴亚院调查、其他机构团体调查等诸多形式。调查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档案文献,客观上为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及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原始资料
本书为汇集有关民国文献研究成果的学术集刊,在此之前已出版4辑,本次出版的为2024年第2辑(总第5辑),由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编,择优收录论文十余篇,分为专题研究、民国文献整理研究等栏目。所收论文对民国文献的整理规范与保护、民国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史料发掘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与
该学术自选集收录作者在山东大学近40年工作的科研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大板块:一,中国丝绸经济史;二,山东近代历史;三,港澳问题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与写作;四,孔令仁教授的学术风范;五,期刊编辑工作与《文史哲》品牌;六,大学文化建设与中华美德教育。其中,既有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探索,又有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阐释,展现了作者致力于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由南京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本辑分为三个栏目,分别是“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档案整理及考证”“综述及书评”。“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收文7篇,“档案整理及考证”收文4篇,“综述及书评”收文3篇。
本书是著名旅行家伯顿·霍姆斯的环球摄影集的一卷,记录了庚子事变后来华外国旅行家眼中的中国,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阿穆尔河、北京街道、故宫,内容包括作者一行从阿穆尔河乘船一路行至海参崴、天津、北京等地拍下的人文历史照片约400幅(照片拍摄时间在1901年前后),文字
1911—1920年的中国,原本混乱的局面中,人们开始苏醒,醒醒眼刚睡醒的样子。多少志士能人开始为中国的前途努力探索和挣扎,他们有抱负,有理想,有抉择,有野心,有私心,有坚持,有放弃,有痛苦,有纠结,有忠诚,也有背叛……无论如何,那个年代的人们开始睁眼了。祝勇用讲故事的高超笔法,重构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年代——清末虽积重难
在《中国近代史》中,蒋廷黻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成为该书论述的主线。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他采用对比的方法,一开始就抓住中国社会的差距说话,指出到了19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明,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于中古。而在《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
本书依托教育部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进行编撰。该编撰打破了教材原有的章节顺序,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全新视角的设计,力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的目标。该编撰过程中突出三个方面的特色创新。一是突出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同时,每一个教学专
本书融合通史、章节体和纪事本末体的体例优点,在坚持唯物史观前提下,吸收革命史、现代化、文明史、全球史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书写范式的视角优点,以传统与现代、公心与私欲、平衡与失衡、理性与感性四个重要关系为抓手,以夹叙夹议的风格,叙述分析了从1799年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亲政到1912年清帝退位的中国历史进程。本书力求见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