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求体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通过梳理邱模炎教授学术思想形成的理论根基和大致演变过程,展示中医学术理论创新的特色。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邱模炎学术思想体系,介绍了邱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历程;第二章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思路,着重介绍邱教授基于“湿热伤血”理论提出的“调补分化”治疗大法,用于慢性肾脏病辨治的学术观点及制方经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介绍风湿病(中医痹病)的中医历史沿革、分类、病因病机、常见症状及治则治法、引经药、常用剂型等。第二部分各论是根据药物主要功效分类介绍临床治疗痹病(风湿病)的中草药,根据作用功效分为13类共300味左右中药,每味药包括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古籍记载列
本书分为6个部分,分别从衰老的流行病学概况、中医对衰老的认识、衰老的评估、衰老的常见临床后果、中医历代名家对衰老的认识,以及常见抗衰老中药材的知识普及。通过中西医两方面对衰老的介绍,提高大众对衰老的认真,从而达到防病有法、治病有方的目的,为老年人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苏凤哲对路教授的脾胃学说、湿病证治理论有深刻的体会,用路教授调脾胃十八字方针指导临床疗效显著,为传承湿病的治疗并有所创新,总结提炼出治湿十八字方针:“审三因、察病属、明三焦、本中土、法机圆、方有度”,以此指导湿病的治疗,疗效显著,本书即此十八字方针的详细阐述。本书通过“四诊合参辨湿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审识
《温病条辨》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温病学科的重要文献,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必学的经典著作。《温病条辨》仿《伤寒论》格式,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外感发热疾病的临床实践。导致温病的病因为温邪,四季皆可产生,可导致多种温病,每种温病各有其临床特征、传变规律、和治疗特色。为了体现中医思维,强化中
本书为2025年版“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习题集丛书”中医药类品种之一,以最新考试大纲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的“考试指导”为编写依据,以帮助考生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切实反映考试对考生在知识点掌握程度和专业水平上的要求。
本书依据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估计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有1亿人。其中CKD1-2期占73.3%、CKD3期25%、CKD4-5期1.8%,血液透析患者70万人以上。肾小球疾病为尿毒症最常见病因,尿毒症维持性透析病人的逐年增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笔者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36年来,始终
从成才之路、典籍心悟、学术经验、治法治验、杂病诊疗、用药心得、养生集锦、临床研究八个板块介绍了李学军教授临床诊治经验与学术特色。李教授临证十分重视应用经典,特别是疑难病的诊治时,在经典中能找到灵感、获得启迪;善于运用调平归源法,调脏腑、调气血、调升降、调寒热;辨治胃癌前疾病时,认为其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气血不和”,主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首都国医名师王承德教授牵头组织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体专家编写,再版沿用第2版的体例,全书分风湿病总论、中医病证辨证论治、西医疾病治疗及附篇四部分。较上版增加阴阳毒、大偻、周痹及围妊娠期用药规范、IgG4相关性疾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章节,对29种中医风湿
本书系统总结全国名老中医刘燕平教授40年来坚持研读中医经典,继承和发扬中医脾胃学说,在潜心钻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脾胃六本说”学术思想。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突出刘教授关于“脾胃六本说”的论述,以及诊治脾胃病的临证思路、常用方法、常用方及自创方、常用药对等,旨在反映其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