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九卷考察了20世纪科学、逻辑和数学哲学的十个关键主题。每篇专题论文都由该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撰写,对所讨论的主题提供了综合性介绍。其写作方式不仅面向哲学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对这些主题感兴趣的非哲学专业读者。每一章都提供了涵盖该领域主要著作的参考书目。 本卷所涉及的主题包括:逻辑哲学、数
《劳特利奇哲学史》第十卷历史地考察了20世纪英美哲学的各心主题。它以编年史的方式描述了分析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追溯了语言研究对哲学主要问题的影响。每一章都列出了大量该领域的主要参考文献。 与语言学转向的重要性保持一致,本书导论和前两章集中讨论语言哲学,随后的几章讨论形而上学、伦理学和认识论等中心领
本书为作者继《修身箴言漫话》之后的又一本关注公民品德修养的著作。针对当前品德教育缺失的现状,作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与辩证思考,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十个方面入手,以格言与训颂的形式对品德修养的提升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古代哲学研究》系皮埃尔·阿多的古代哲学研究自选集,所选的研究文本,既有对“注释”“术语”的精微解读,又关涉“古代思想、历史”的基本面向;清晰地展示了阿多所说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的研究进路和对古代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在本书中,阿多将一种对哲学文本的解释能力置于“教学与生活”之中,厘清了“哲学”在西方古
20世纪大陆哲学与其说是一块无丝毫缝补的布匹,不如说是一块多姿多彩的锦缎。现象学、诠释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批判理论和解构主义——这些是20世纪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在欧洲大陆发展的主要运动,尽管它们的影响绝不局限于地理上的这个区域。大陆思想已经被证明是高度输出性的,它远远超出了欧洲的界线,在整个知识界引起了强
自文明发端以来,人类因思辨而独特,也因思辨而苦恼。思考的意义在于从整体上把握生命的意义和方向,为未来指明道路。从存在的定义到美的概念,从动物的权利到普遍真理,本书选取了自古以来困扰人类的26个问题,与读者分享史上杰出的头脑对它们的思考,让读者轻松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史上伟大的思想比肩同行!
《外国哲学》第31辑由赵敦华教授任主编,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组稿。本辑包含“中世纪哲学研究”、“论人”、“分析哲学研究”、“青年之窗”和“海德格尔《黑皮本》”5个栏目,收入论文7篇,译文1篇。“中世纪哲学研究”刊登了徐龙飞教授的论文《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的历史哲学与历史神学》。作者认为,奥古斯丁从罗马城的陷落出
19世纪的转折标志着哲学能量和哲学天才的丰富且令人激动的爆炸。由康德开启的哲学革命的巨大威力,根据康德估计,是可以和结束中世纪的哥白尼革命相提并论的。他在运动中确立的、“德国唯心主义”的快速运动并常常刚愎自用的辩证法激励着现代一些*有创造性的哲学家,包括黑格尔、叔本华和那些反对他们的哲学家例如克尔凯郭尔和马克思。
19世纪是一个智力活动异常活跃的时期,科学、数学和刚刚脱离哲学建立起自己学科的心理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哲学争论围绕科学方法的本性以及对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的理解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需要采用自然科学所共享的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展开。实在的本性、知识和道德的基础,以及个人自由的有限性等议题都得到了系统发展,许多理论在当代哲学争论中
房龙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宽容。房龙提醒我们,宽容仍是一种she侈品,我们现在仍与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远。不宽容是暴民们自我保卫的一种方式,要做到宽容,人类首先需要战胜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