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考察了马基雅维里的三部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和《佛罗伦萨史》,并将马基雅维里的要旨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四部分,内容包括:外交使者、君主智囊、自由论者、佛罗伦萨史家。
作为笛卡尔哲学的宣言之书,《谈谈方法》既开启了一场追逐真理的理性之旅,也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方法指南。笛卡尔在书中回顾了他的青春、学习岁月,着重论述了一套新的哲学方法、思考原则以及具体方法。笛卡尔尤其主张普遍怀疑,他认为只有怀疑者本身不可怀疑,并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经典哲学公式,《谈谈方法》也因此句被誉为西方近代哲学的
本书以海德格尔的“是论”为核心,对其思想加以重构。作者认为,直到海德格尔,才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对什么是物之“所是”、物何以能“是”,以及如何“是”其“所是”(即本质之真与真之本质)等提出质问。海德格尔的这些质问使其对“是”的研究指向“是”的条件性、具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从而在根基上挑战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不仅
本书收录了两位思想巨擘保罗·利科与加布里埃尔·马赛尔的六次对话的文字成果。1968年,保罗·利科多次拜访了业师马赛尔,并与他讨论有关形上学、存在主义、戏剧、神圣、死亡、科技等问题。在这六次讨论中,他们少有意见不一之处,二人有着基本的共识。利科采用了马塞尔的存有论立场作为自己的立
别尔嘉耶夫是20世纪俄罗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以理论体系庞杂、思想精深宏富享誉西方世界。《俄罗斯理念》一书是别尔嘉耶夫晚年的重要著作,1946年于法国出版,1990年首次在俄罗斯出版,此后多次再版。该著是一部寓论于史的著作。全书围绕俄罗斯不同时期民族观念发展的历史展开,核心是俄罗斯不同领域著名人物的哲学思想评述,也被认为
本书主要从康德历史哲学的理论前提、辩证思想、实践性目的、所关涉的难题、对构建中国历史哲学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其创新价值有两点:首先,提出关于康德哲学中时间观和历史观的内在联系的问题意识,并通过对其时间理论的分析,阐明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下的时间和历史的关联。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够为进一步挖掘康德与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联系提供
谢林哲学的艺术自觉也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其中表明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哲学观,彰显了关于哲学、自我的审美之思,并从艺术维度启发了哲学、美学重新对客观性以及自然的关注。本书从元哲学视角出发,分五章,即谢林哲学艺术自觉的溯源、谢林哲学的同一性逻辑、艺术与艺术哲学的旨趣及其同一性确证、艺术在谢林哲学中的构建作用、谢
本书为宗教中国化系列之一。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后世的基督教哲学可视为他的思想的一系列脚注。中国哲学中,虽然在先秦时代,“上帝”“天”“帝”有人格神的意味,但要么只是众神当中的主神,要么逐渐褪去其人格性而由天命、天道、天理,一步步变成人内在的天良,最终收缩为人的良心,甚至把良心当天心,“天”隐退的过程也就是“人
本书是哈特曼著作的第一个汉语译本,收录哈特曼代表作品三篇,均关乎哈特曼的存在学重建工作。其中《存在学的新道路》最初发表于1942年,为哈特曼的晚期著作,综述了他的新存在学基本思想。另两篇也属哈特曼晚期的重要论文,从中可以简洁清晰地看出哈氏新存在学的思路、基本特征及其与旧存在学的区别。哈特曼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历任马堡大学
本书以《逻辑研究》第一研究为研究对象,阐释说明了胡塞尔关于“符号”“表达”与“含义”等概念术语,对其中关涉的意向性理论、符号行为、含义赋予等重要的现象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描述,并结合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方法》《纯粹现象学通论》等相关著作,对文本进行探讨和阐述,通过把握“回到事物本身”、本质直观、现象学的描述等现象学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