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0RWC004)成果,受中国海洋大学一流大学建设专项经费资助。主要立足儒家文化开展研究,分析儒学的发展研究,探讨儒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并立足儒家文化视域分析古代文学诸文体、著述与创作。成果深入研究了儒学与经学本体问题,揭示了古代儒学与古代文学的关
《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由于《论语》具有简略性、片段性和跳跃性特点,加上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般人很难读懂。读懂论语,必须进入书中情境,与圣人心心相印。如何“入境”,有不同的方式。明代圣儒王阳明有一条“心学”路径,《传习录》记录了他对《论语》等书义理的阐述,其所见合情合理。惜其
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老子》文本版本,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在分章和文字内容等方面,与其他各本有很多不同,对研究《道德经》的源流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稿主要以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为底本,竹简本缺失的按帛书甲本对文字进行注释解析,以《周易》卦的顺序和内容为基础,试图还原《道德经》原创本的章节数,
《实用解读》是一本逐句解读《周易》的专业图书。全书六十四卦,附以孔子《象》传等内容,全书总共有卦名卦象、卦辞原文、注释、翻译、名家赏析等五个部分,以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为底本,参照参校本,吸收其他各家学说,对周易进行专业、准确的专业解读。全书重在通释卦辞之意,在注释中以解释文字、理通句意为主,翻译简洁准确,并附录名家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对后世影响极大。现主要通行的版本有四种,即“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道德经》,因内容与字体不同,分为“帛书甲本”和“帛书乙本”。本书将“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的原文逐一进行对比录入,并对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老子》内容的通俗阐释读物。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重新校订、翻译以及释读,并结合现代生活的语境,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读《老子》。书稿的章节依照通行本中《道经》和《德经》这两部分划分,总计八十一章。每章先是引用《老子》的原文,接着予以概括性的解释,随后再分项详细说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秉
本书采取“原文—直译—意译”对比形式对《易经》进行解读,同时附加注释作为辅助,对不常见字进行注音力求阅读无障碍,力图通俗易读。在此基础上,对《易经》深入阐释,包括宗旨—体会—水释。“宗旨”对本卦凝练出要旨,言简意赅;“体会”主要阐述该卦借鉴及启示,运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故事进一步阐释。“水释”结合水的实际,将《
本书从修身养性、经世治国的角度,全书依照《老子》通行本八十一章的顺序划分章节。本书对《老子》的一些关键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解读。对于经典原文中的为无为大制不割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等重要思想,都做出了自己的解读。本书既可以为《老子》的研究者或爱好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也可以为普通读者
《易图丹镜》是一部明代著作,又称为《白岳山人集注易图丹镜》,作者张星余。 此书分为五卷,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次,辑录与《周易》相关的各类图表及道教修炼文献,有些图还附有作者的解说。卷一内容主要与传统天文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内容有关;卷二则多与人事相关,收录《黄帝内经》所载《上古天真论》及《阴符经》《清静经》等
本书以汇集言子原始文献为职志,共分成上、中、下三编:《历代经史子集中的言子》《历代碑记序跋中的言子》《历代诗颂铭赞中的言子》。全编以孔门十哲之一,道启东南文开吴会的南方夫子言子为中心,遴选古今记载言子事迹、表旌言子德行、阐扬言子思想、吟咏言子功绩的有韵无韵之文汇成一书。从古代到近代,凡经史子集、碑记序跋、诗铭赞赋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