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学术名篇精读丛书选收二十世纪以来人文社科名家名篇,延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读解,旨在揭示名篇成文背景、研究理路、学术贡献及相关发展,为读者指示学术门径。丛书目前已出版陈寅恪卷、赵元任李方桂卷、裘锡圭卷、吕叔湘卷、李学勤卷,郑张尚芳卷为丛书第六种。本书精选郑张尚芳先生上古音、近代音、语文学研究的三篇经典之作《上古韵母系统
土族语又称“蒙古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本书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对土族语进行描写说明:一、语音方面从元音音位、辅音音位、特殊音位、元音和谐律进行描写说明;二、词汇方面从土族语的构词方式、土族语中保留的一些古词、土族语中的借词等方面进行描写说明;三、语法方面从土族语的静词语法形态和动词语法形态两大方面进行描
《三江侗语》是邢公畹先生在1980年带领研究生石林、张旭、李钊祥等人,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公社的林溪、程阳、贯洞、平岩四个地方进行语言田野调查的详细报告,内容包括广西三江侗语的语音系统、三千词表和长篇语料,其突出的特点是对所有语料用国际音标逐字注音、逐词直译、逐句释义。这是迄今侗语调查资料中最为详尽的单点调查资料,
袖珍藏语三百句
滇北苗语专指金沙江大拐弯南岸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毗邻地带苗族使用的语言,属于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滇北苗语的语音在苗瑶语族中为复杂,词汇和语法具有鲜明的类型学特征,对苗瑶语的发展演变、苗语方言比较研究和类型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立足田野调查获取的苗语多媒体数据库语料,从功能
左江流域一带壮族特有的房屋干栏式建筑,以及他们原有的用具、服饰等越来越少,一些民俗仪式、民间艺术、民间体育等亟待抢救,这些文化现象的消失将使我们记录的该地区壮族语言失去依靠。基于此,本书作者及其团队抢拍传统建筑、传统服饰、实物用具、风俗仪式等,精选几百幅图片,每幅图片的名称都标有国际音标和汉语译词等详细的注释,还尽可能
本书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年代相近且已经出版的经典纳西东巴文字书和写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但内容相同的纳西东巴文献《古事记》和《崇般崇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提出了一些适合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的概念,如原始形声字、准会意兼声字、准形声字和成熟的形声字等。在此基础上,对纳西东巴文形声字进行了穷尽性统计与分析,包括
窝尼人属于哈尼族的一个支系,窝尼是外族人对他们的称呼。窝尼人群不足一万人,使用窝尼话的人数不到五千人,窝尼话是一种濒临消亡的语言。过去,窝尼人居于深山之中,很少受到外界关注,国内外关于窝尼人语言文化的文献资料较为匮乏。窝尼话在语音、构词、语法等方面与哈尼语其他方言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突出的特点。本书在获取充实语料的基
瑶语的历史比较研究是苗瑶语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书选择八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瑶语方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库建设和语言自动比较程序平台搭建给出有效检索对应方式、音值和分布范围等信息,促进语言历史比较的自动化研究。本书利用共享创新特征和核心词同源保留率两种方法分别探讨了瑶语的谱系树分化图景,这对于理解瑶语的演变具有启发意义,
满族的萨满文化是一种地方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很强的原始文化习俗,至今仍在我国东北地区残存,它是人类历史发展,文化传承足迹的历史实践,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以及认识自然宇宙与人类相互密切关系的体验。本书收录了4种满族民间满文文本,杨宪文本,第二芳裕堂记文本,第三十三篇,第四《满语词汇》本,也叫裁立本。这些文本的名称都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