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宣统二年)秋的一天,一个16岁的少年向故乡深情地投去最后一眼目光,转身踏上了广袤的道路。这个少年就是毛泽东,他离开故土韶山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他给父亲留下一张字条,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迈出的人生关键的一步。如果他不
《列宁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共十七章主要有捍卫和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反对马赫主义的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建、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等内容。
绪论实验一长度测量实验二密度的测量实验三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四简谐振动的研究实验五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的研究实验六声速的测量(超声法)实验七液体黏度的测量(落球法)实验八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验证(计算机辅助)实验九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实验十固体比热容的测量(混合法)实验十一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十二学习使用万用电表实验十三示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丛书之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稿作者徐长福,1964年生,四川眉山人,文学学士(四川师范大学,1983年),哲学硕士、博士(吉林大学,1994、2000年),目前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理论思维与工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出版和传播研究》比较全面地收集和整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著作、讲话.书信、批示等的编辑、出版,翻译、传播的基本状况,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做了实事求是的说明和分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翻译、出版发行的历史线索和研究概貌。
本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等。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的当代价值研究》打破对《资本论》的苏联范式解读,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结构性创新: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和方法,区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在阐述价值规律一般的基础上,分别阐述适用于不同时期的价值规律特殊,即以活劳动等于社会必要劳动为前提的活劳动价值论和以活劳动不等于社会必要劳动为前提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
列宁(1870—1924),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主要创建人。他出生于伏尔加河畔辛比尔斯克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为推翻沙皇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17年,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当家
《邓小平著作是怎样编辑出版的》所收文章主要是参与邓小平著作编辑工作的许多资深专家及有关同志撰写的。这些文章是大致按照邓小平综合著作集、专题文集、年谱画册的出版时间顺序编排的。文章从不同侧面记录了邓小平著作编辑工作的历程和编者的心得体会,有的阐述了邓小平著作中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理论以及编辑邓小平著作的重要意义。作为党
1938年我国第一部中文全译本重新再版,马克思著作权威翻译家郭大力、王亚南翻译。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读《资本论》是一种时尚。众所周知,《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科学著作。它被奉为工人阶级革命的“圣经”,是一部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一体,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史上不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