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办,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1年获得我社优秀集刊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集刊从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人类共同体的原生形态、人类共同体的现实形态、人类共同体的未来形态、人类共同体理论蕴含的方法论、依附发展的不平衡共同体、中心边缘的经济共同体、民族国家的政治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论述等。
本集刊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1年获得我社优秀集刊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从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2020年转入我社出版,
马克思的人本观是马克思人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理论中价值诉求的一种表达和体现。本书以马克思的人本观为研究对象,沿着“形成—发展—实践”这样一条研究思路,通过运用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实践与价值、科学与人文、文献与事实等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在纵向的思想形成和横向的理论构成分析中,旨在挖掘和整理马克思的人本观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探索(增订版》(上卷),汲取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成果,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精神,贯彻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把现实、感性、对象都当作实践去理解的方法论原则,对一些传统的命题、概念提出了新的解释;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包括重建社会信任、民主政治,具有一
本书旨在考察从进化论在中国到唯物史观初传中国的理论演进与转变。因此,本书并不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作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书的核心观点是:(1)严复“天演”进化论的理论旨归、逻辑结构和理论基调基本上为此后中国式进化论所遵循。(2)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独具慧眼,他对唯物史观内蕴的决定论与能动论的张力持保留态度,没有
本书的研究内容总体来说分为四大部分,具体包括九章内容。首先,对马克思需要理论进行总体研究,主要研究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论旨趣等内容。其次,对马克思需要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在研究需要与生产、分工、交换、分配、货币、资本等关系中进一步分析和厘清需要概念。再次,研究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当代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马克思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基础上又经过三年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修订而成,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自我意识理论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演进逻辑的高质量哲学著作。
本书共分两编:第一编“译本”搜集并挑选了1938—1949年间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七种中译本,实际出版地则涵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充分展现了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流行。第二编“接受”,摘选了华岗、范文澜、艾思奇、吴泽、吴玉章、荣孟源、李平心及西道洛夫对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解放事业的当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