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最终成果。本书以元朝官制的形成为中心,包括《元太祖时期的官制雏形》《元太宗“一新官制”》《世祖时期的官制定型》三章,共10个小节,约27万字。这些内容,此前分别在《中国史研究》《文史》《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等书刊上正式发表,这些文章不仅改变了元朝前四汗
该书是日本学界集中研究元代江南地域的第一本高水平专著,也是作者植松正教授数十年长期精读《元典章》等元代文书的代表成果,广为世界蒙古史、元史学界认可。该书分为“江南地域社会与经济政策”“江南地域社会与在地官人”“江南地域社会与少数民族”三个部分共13章,围绕元朝经济政策与江南社会、江南地域的官员选任等问题展开,尤其是对元
所谓“宦官政治”,是指特定历史时期宦官集团之势力全面干预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甚至左右朝政,凌驾君主之上的一种畸型的政治格局。本书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入点,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从内廷到外朝,从中央到地方,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
本书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和“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土官底簿>校注》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土官底簿》为基,共分六章,按省分次,首云南、次广西、次四川、次贵州、次湖广、次广东,对原《土官底簿》存在的讹误进行了校注订正,将《土官底簿》所载“云南一百四十
本书是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已列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为汇编元明清三朝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的大型图书,共6卷19册。中国的土司制度自元朝起,沿续600余年,对中国古代边疆的治理开发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内容包括相关地区的土司制度史
《唐中书门下两省属官年表》以《旧唐书·职官志》(参《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所列两省官职,根据史书典籍尽可能勾稽并排比出自武德元年(618)至天佑四年(907)中书、门下两省属官的任免情况,详细注明官员的除任、改迁信息。
本书结合近年来学界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主要纲要,从腐败根源的一般性分析出发,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是如何通过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等方面确保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在制度设计方面,如选拔、保障、考核、奖惩制度中,多有促进清廉的机制;在官德教育方面,主
联合国欧洲办事处图书馆馆藏的民国禁毒档案卷帙浩繁,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政府(含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给国联大会及国联禁毒委员会(即国联鸦片咨询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以及国联大会、国联禁毒委员会关于中国毒品问题的调查报告、会议讨论纪要等等,部分档案涉及远东毒品问题(包括日本对华贩毒问题)。本书共三十卷,每卷约300—500码,收
本书主要选编与近代慈善组织公信力有关的各类史料,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编近代慈善组织发展概况,主要选录近代慈善组织发展情况的史料。第二编慈善文选,选录社会各界对慈善、慈善组织、慈善事业的认识、建议和评价。第三编慈善组织章程规则,主要选录近代慈善组织的章程和规则,这些章程和规则构成了慈善组织公信力生存和维护的内部机制。第四编
科举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第五大发明”,一千多年来,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数以亿计的人们的生活。虽然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但是只有到了清朝才达到一个最鼎盛最高峰最完备的阶段,并由此盛极而衰而死。本书详尽论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进历史,客观评价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用生动的实例和翔实的史料再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