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再版书,系在原版基础上新增方剂若干,并对全书错漏之处进行了全面的订正。全书以五脏和理血用方为纲,分和剂、补剂、泻剂三类;以经典名方为目,从配伍法度与方义、用方要点与诀窍、用方心悟与案例精讲三个方面,剖析了组方之理法和用方之要旨。本书所选诸方,皆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临床疗效确切,同时也是作者数十年的习用之方,体现了作
本书是温州市名中医董飞侠教授近30年临床思考的总结。本书定位于古方的新解新用,是基于中医主观疗效评价体系和现代医学客观疗效评价体系的双重锚定、中医传统辨证和微观辨证的双重锚定及辨证用药与中药药理用药的双重锚定的新解新用。本书分两部分,理论篇提出辨证用方的三层次,论述清晰,便于掌握;实践篇结合个人医案,对30首古方的使用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神农本草经》导读,以简洁的文字介绍《神农本草经》的概况、学术特点、学习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按照《神农本草经》原书顺序,系统讲解经文,阐述药物基本内容及与现代药物的区别,并结合临床实践,论述药物功效、运用特点及注意事项,药
以临床常用的中药品种为纲,每一味中药项下分列【炮制品规格】、【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品功用】、【临床代表方剂】项。其中在【临床代表方剂】项下,详细列出该方剂的方剂组成、用法、功能主治,从方剂整体的功能主治角度分析选择炮制品规格的原因,并附上该方剂的处方规范书写格式、现代煎服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以便于指导临床处方和用药。
《神农本草经临床常用中药三期汇录》兼具临床常用中药手册、中药发生学、医家用药经验集三个特征。书中选录的200余味药均为临床常用中药,便于中医师深入掌握和应用。书籍编撰体例明确区分中药学史的三个典型时期,使读者不得不注意到这种前后传承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读者对现代中药学学术体系建立过程的思考;【专题发挥】部
中药是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制剂,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其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以植物居多,固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治病是利用自然之物的气与味(阳与阴)的属性与升降浮沉功能之偏,来纠正人体脏腑经络阴阳之气左升右降一气周流功能属性之偏。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国传
本书是养生保健类图书。土单方是仅由一味中药组成的方剂,流传于民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对症单方等内容,书中所列单方涉及的药材、食材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价廉易得,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所列单方还充分展示了一方治多病、一病用多方的特点,方便读
本书每味本草作者首以歌诀开头,并配以注解,标明重要信息的典籍出处。特点就是一药一歌诀,或七言或五言并题跋于画中。关于药性功效主治均来源于《<本草纲目>研究》《中药大辞典》《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等,但并不多言,只一两句,本籍的重点是明示本草之释名、基原、地域属性、生长环境、今古异同、禁忌、采收等,也就是歌咏每
本书在刘老的亲自指导下进行整理,以疾病为纲,总结了刘老临证常用药对,共282对。主要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各药对之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与应用经验,必要时亦引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简要加以说明。
本书集中展示了中药原植物精细的解剖特征,及其饮片在显微镜下的鉴别要点。通过相机和显微摄影系统以及准确详细的文字描述,将中药材从原植物到饮片、从宏观到微观的性状特征,完美地呈现出来。本书可为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估提供直观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书中图像涵盖了多种常见中药材,展示了其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