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编著的《中国报告:民生(2011)》从五个方面:经济活动与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与教育投入、生活与健康、社会交往与生活安排、社会信心与社会融合,对中国社会进行了调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结果具权威性,对了解中国社会,制定政策都具有现实意义。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由张韧韧、吴华主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理念,以社区建设的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以促进工学结合及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为目标而编写。本书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区建设的理论,主要介绍了社区、城市社区、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基本理论知识;
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学习并掌握社区与社区建设的相关知识对于人文社科和管理类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教材较为简洁、清晰地介绍了社区概念的由来、内涵、类型、要素、结构、功能和研究方法,较系统地介绍了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论和视角,对社区规划、社区策划、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社会保障、社区教育、社区
《当代农村家庭养老性别分工》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于2001年5月在安徽省巢湖市农村地区进行的“安徽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问卷调查和2003年11月以及2006年12月进行的两次跟踪调查数据,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的性别分工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论文应用系统工程分析思路,提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性别分工模式:在此基
《城市社区管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管理进行了系统论述。《城市社区管理》共有10章:首先,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进行总体性介绍,即城市社区管理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其次,介绍了社区、城市社区的概念、性质、类型、功能,并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变革历程进行了归纳;再次,对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和运
本书对2010年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总结,内容包括:年度重大事件、概述点评、市场走势、方针政策、论著观点、国际视觉、统计数据。
本书内容包括:性别文化的概述、性别文化的历史发展、先进性别文化的提出与建设意义、性别文化与大众传媒、性别文化与婚恋家庭、性别文化与健康、性别文化与就业等十二章。
国福丽所著的《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的证据) 》以个体就业质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了个体就业质量的涵义、维度和结构,运用德尔菲调查法尝试开发了我国个体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个体就业质量指数。《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范围内69家中小企业的1266名从业
《江湖交际》吸收和参考了包括上面所列在内的许多关于江湖社会及其交际的研究成果,按照问题分类介绍了江湖社会大部分群体的交际手段、交际语言和交际风俗,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些了解、认识江湖社会的资料和角度。为了尊重已有的研究成果,作者在引用前人的著述和观点时,尽量使用“据史料记载”、“根据有关史料”、“有些专家指出”、“据有关
《共同的事业:中国休闲标准化发展导引》集中反映休闲及产业内各领域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大家的心声,是2009年11月10日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记录,反映了各个部门的支持和各界专家的积极性。第二篇:共同的推进,涉及休闲的各个方面,体现了目前休闲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