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研究明代河西边备情况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河西地理形胜、河西在明朝的战略地位为契入点,依据《明实录》《明史》《读史方舆纪要》《秦边纪略》、河西方志等资料,结合既往学术研究成果,在形式、内容、方法上有所创新,重点考察和讨论明代河西都司卫所设置、长城防御工事体系构建。通过对河西边备的实践考察,论证河西边备取得的实效,
本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同时使利益化。 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
本书体现了“学员主体,教员主导”的教学理念,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提炼出思想道德和法治建设领域80多个热点难点问题,共分12个专题。
本书以闽江口海防古炮台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考证、田野勘查、卫星定位、案例分析等手段,研究整理古炮台的历史沿革与海防体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力争较全面地真实呈现全国规模最大的闽江口海防古炮台要塞的历史与现状。书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长门炮台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采用原创性的“酸泡分离法”等研究方法,对闽江口海防古炮台三合土中
抗美援朝征战纪实
一些耄耋老兵,不顾年高体弱,亲自撰写在朝鲜战场上的亲身经历,都是老兵以“人称”口述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从中看到他们当年在朝鲜战场出生入死、英勇战斗的精神风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内容主要来自《抗美援朝精神研究》杂志已发表过的文章
加强国防科普能力建设,是促进我国国防科普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是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书凝聚了作者的调查成果,对国防科普的概念、作用与意义、我国国防科普发展现状与特点、国外国防科普现状与特点、国防科普存在的问题与启示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力图给读者呈现国防科普工作的全貌
本书通过实证研究,从海洋管理的具体职能出发,初步梳理出浙江沿海卫所如何在海上军事防卫、海洋秩序维护、海洋经济活动管理、沿海行政治理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本书针对当前国内后勤保障仿真领域研究的不足,围绕作战后勤保障的职能任务、业务流程和实施标准,将后勤保障仿真纳入作战仿真之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全面论述作战后勤保障仿真概念、职能作用、开发方法、关键技术和实用案例,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作战后勤保障仿真理论体系。同时,按照全要素、全流程仿真的要求,采用先进的、基于服务的仿真框架以及
本选题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地方武力与基层社会治安研究”的终成果。全面梳理有明一代277年的基层社会治安问题,系统总结明代卫所体系外各类地方民兵武装的兴衰及其对基层社会治安之影响,为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历史参照。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苦,凭借其超人的智慧与胆略,在元末农民起义大潮中异军突起。因而,以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