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生产了2015年、2020年陆地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产品、2010一2020年全球植被生长状况等数据产品,开展了全球陆域生态系统格局和植被生长状况监测分析,评估了全球山地和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保护成效、驱动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态势,可为全球陆域生态系统的认知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是自2013年以来持续发布的一个专题系列。及时、透明、公正的全球农情信息是精准把握农业生产与供应形势、维持粮食价格稳定、确保粮食贸易公平公正的重要支撑。该专题对2010-2020年全球、重点区域、主产国及我国粮食生产和自给状况进行了分析,反映了近10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并对2021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和进出口形势
本书建立了基于指标规范变换的分类环境和广义环境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及普适智能模型;提出了规范变换与误差修正相结合的广义环境系统预测模型,极大地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并对评价和预测模型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及同型规范变换的不同变量预测模型之间的兼容性和等效性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论证,因而评价与预测模型不仅因结构简化,避免了“维数灾难”
本书主要介绍多源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监测中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全书共7章,1~5章主要介绍多源遥感理论和方法,包括农作物遥感的基础理论、影像融合技术、农作物遥感监测数据获取与处理和农作物参数反演建模。6~7章以冬油菜遥感监测应用为例,综合运用地面光谱、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数据,实现冬油菜关键生育期长势参数的反演、冬油菜的识别和
本书结合**研究成果,介绍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大气环境探测中的前沿应用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和实验系统,阐述了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大气环境在线探测的**进展,包括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及碳同位素探测、大气污染溯源、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硫的探测、大气湿沉降的农作物污染和水汽探测等,展示了光谱技术
本书以淮河**的支流沙颍河为研究示范区,系统介绍了淮河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的基本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①淮河-沙颍河流域生态水文与生态需水量;②淮河-沙颍河流域多闸坝河流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③淮河-沙颍河流域闸坝群调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④淮河-沙颍河流域闸坝群水质
环境监测实验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必修课,是树立该专业思想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交叉性强、知识和技能涵盖领域广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环境监测实验是连接环境监测理论与环境科研实践的桥梁,也是从理论到实验和实践过程中不可缺的必由之路。本课程承接《环境监测》理论课程,以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实验课为基础,通过动手实验加深
本书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提出并定义了河流系统的概念、结构组成、特征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体现人类发展程度的河流系统健康内涵,阐述了河流系统健康的特征;结合预警理论提出并建立了河流系统健康预警的理论架构,阐述了河流系统健康预警的内容、特征及其分类,并对预警尺度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探讨;利用霍尔三维结构建立了河流系统健康
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估与监管技术
本书首先介绍了检验检测技术、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的基本知识;然后详细阐述了卫生理化检验相关内容;最后系统介绍了大气、废气、生物监测及现代的监测技术,以适应环境检测与污染防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