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思想转折时期澎湃的内心经历,显现出他与时代现实痛苦的冲撞。尼采感觉自己已经被抛出时代的墙外,他把这种感觉叫作不合时宜,并认为远赴时代墙外挖掘宝藏的人,一定会为当前时代以及未来时代带来革新的力量。由此,《不合时宜的考察》作为尼采过渡和成熟时期的作品就应运而生了。 本书是尼采批判当时德国文化和教育的四部作品的合集。前
本书是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笛卡尔是近代哲学之父,其《第一哲学的沉思》是哲学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也是进入哲学领域绕不过的经典之一。本书是西方笛卡尔学术史上诠释该书的一部力作,书中阐述笛卡尔的生平及其哲学背景;清楚而准确地逐段讲解六个沉思的每一个论题,同时将讨论引向其他哲学家对笛卡尔沉思的反驳,以此凸显笛卡尔哲学
本书是全面了解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思想的一部指南。作者多米尼克·奥米拉是新柏拉图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本书开篇简要介绍了普罗提诺的生平和作品,正文部分对普罗提诺《九章集》中的重要论题进行了导读和论述,结语对普罗提诺思想的接受史做了详细的梳理,并附有进阶阅读指南。《九章集》是普罗提诺思想的结晶,由其学生波斐
本书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展现了阿多诺的最核心的哲学思想,即否定的辩证法。本书试图克服哲学史上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传统,克服从人类文明的根基上就已经出现的肉体和精神的二元对立,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形而上学。这个形而上学不同于传统的形而上学,也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阿多诺试图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这种形而上学。
本研究以梅洛-庞蒂的“表达”理论为线索,从身体表达、语言表达、绘画表达三方面来解读梅洛-庞蒂的美学思想,并致力于发掘他的“表达”理论在当代的美学效应。首先,以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为参照,对比安托南·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结合极简主义艺术家罗伯特·莫里斯的创作,探讨身体表达在戏剧和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其次,结合诗人兰波、马
本书以四五世纪罗马帝国北非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波折为背景,解读奥古斯丁为了回应卡拉马暴乱、罗马陷落和蛮族入侵威胁而撰写的多种政治著作,最终以《上帝之城》为核心文本,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和政治问题,展现他对此而提出的政治哲学思想。
作者说在《世界史的构造》这本书里,他从交换样式(而非生产方式)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重新思索,并在交换样式A、B、C之外,发现了交换样式D。作者还指出,交换样式D必然收敛为宗教的形态,而在遥远的伊奥尼亚时代的政治和思想中,恰恰曾经存在过这具有普遍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当时因为篇幅的原因,未能充分探讨,于是另外写了
本书对话写于公元前424年代立昂战役以后的某个时间。谈话的目标是确定战争美德的具体内容,比如勇气、勇敢和勇猛。对话的主要部分是由苏格拉底与两位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德高望重的将军进行讨论。他们分别是尼基阿斯和吕西马科斯。随着对话深入,他们从探索勇士的品质,进展到勇敢的品性如何培养,以及在教育中如何选择老师,如果老师本身
本书对话的场景置于公元前431年后不久,亦即柏拉图出生之前,这篇对话的目标是获得“自制”的定义。自制,也有译者将这个希腊词译为“明智”或“节制”,作为古希腊一种重要的德性,从荷马到亚里士多德,都有对它的探讨,柏拉图对话中亦随处可见相关辩驳,但唯有《卡尔米德斯》专门讨论了这种德性,并先后提出了多个定义,穷尽了这一德性的内
本书对话讨论的主题是“友谊”。友谊在雅典人的生活,乃至一般希腊人的世界中,起着纽带作用。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是一名“长者”,面对那些有前途的年轻人,指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在社会中表现自己。他实际上试图解开一个奥秘,到底是什么东西能使两个人产生紧密的联系,并足以发展出忠诚无私的爱。苏格拉底与两位青年墨涅克塞诺斯和吕西斯展开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