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是探讨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观及其对发展模式选择与发展成效的影响,这部分侧重对现有发展理论的批判;二是探讨东南亚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地区平衡发展问题,将围绕“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行讨论;三是探讨东南亚国家宪政发展问题,比较不同的宪政发展模式。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时,将分析宗教文化的影响。
本书的出版背景如下:1970年,日本左翼作家大江健三郎发表了论著《冲绳札记》,由岩波书店发行。冲绳(原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后,始终处在被“日本本土”歧视和利用的地位。二战末期,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为了在本土充分备战,命令冲绳驻军尽力拖延美军的进攻,而为了节省驻军的粮食,又诱使冲绳居民集体自杀。二战后,日本政府不顾冲绳人民反
《亚太研究论丛(第十三辑)》为亚太研究院连续性出版物的第十三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专论、东北亚研究,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在、中亚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妇女问题研究、学术著作评介,全书共计30万字。集中了一批北大和全国高校在这些方面的专家的优秀学术成果。
近年来,日本政治特别是外交动向非常引人注目,期间,一是发生了由大地震海啸而引发的福岛核事故,二是安倍晋三重新担任日本首相后日本政治外交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制定新安保战略、肆意否认与篡改“二战”侵略历史、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发展等。由于日本是一个至今在“二战”侵略
本书为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辑由10篇文章构成,内容涉及海外汉学研究与国际文化交流、中亚地区恐怖活动与反恐形势、土库曼斯坦斯坦长远中立国地位研究、土库曼斯坦投资法律环境分析、阿富汗毒品问题的缘起与发展等。
《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是我国目前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近代日本国民问题的著作。作者融合了政治学、历史学及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为背景,以现代国家(即国民国家)理论为核心分析视角,结合日本明治到大正时期具体历史的分析,就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作者提出,近代国民的构建是国民
本书是国内首项关于伊朗社会中产阶层问题的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作者在对中产阶层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伊朗社会结构中的中产阶层群体进行归类和概括,首先探讨了伊朗前现代时期社会结构基本状况及中产阶层的形成过程,之后按照不同的时间分期对伊朗中产阶层群体发展过程分阶段开展研究,即1925-1979年伊朗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中产阶层群
本书立足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伊朗的基本国情,从严谨客观的学术研究出发,采用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的方式,从伊朗的国际地位、国家凝聚力、能源工业、农业与农村、城市与城市化、银行货币政策及投资环境、外交政策演变、军事体制特点、人口与公共卫生政策等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伊朗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其内在联系。本书落
家有多少种可能的模样? 众人一起DIY的合租屋、闻得到大海气息的公寓、绿植环绕的私人小院、闹市区低调的古民宅; 独居之家、二人之家、三口之家、四世同堂之家; 美式街头风、北欧风、和风、混搭风; 有人拥有占满一整面墙的鞋柜,有人把自己家打造成了唱片屋, 有
作者从琉球群岛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构成及空间特征、历史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及其演变过程分析入手,科学地解释了琉球群岛地理单元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问题;通过各重要时期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时空演变的特征与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于与琉球群岛地缘关系密切相关的琉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