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近几十年英语学界和德语学界的主要成果,对《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书中的根本恶理论展开了一种系统研究,并沿着康德本人的逻辑进一步思考,对人类处境下道德之恶的单一本质、多重表现和最终根据,提出了一种康德式的诠释。与学界的传统观点相反,本书认为根本恶概念不仅和先验自由与道德责任是完全兼容的,还大大拓展了人类自由的深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讲述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20世纪的重要历史事件,记录了横跨2500余年的思想演变,盘点了上百位名留青史的伟大思想家。 其所涉及的历史之漫长、人物之繁多、学科之广阔,让这本书绝不只是一本局限在哲学本身的书籍。 正因如此,自1945年第一次出版起,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迅速风靡西方文化界。后久经考验,成
作者[美]乔治·斯坦纳(GeorgeSteiner,1929—2020),当代杰出人文主义知识分子、文艺批评家、翻译理论家,著有《语言与沉默》《巴别塔之后》等。译者远子,青年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白日漫游》、诗集《室内流亡》,译有《道德故事集》《达摩流浪者》等。
本书以“生命”问题为总的枢纽,旨在为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的学术思想作一篇研究性的引论。绪论对阿甘本思想的基本貌相略作铺陈,总结了其在国内外的影响、译介与接受情况,并对若千重要概念作了简要的介绍。阿甘本的全部学术思想不离于对生命的关切,故可称之为“生命之学”。其核心问题,是对于“生命的神圣性”的关注,而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则
本书是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全面介绍。著名海德格尔专家彼得·特拉夫尼基于文本,从海德格尔最早期的实际性的解释学到最晚期的四合思想,对生活的实际性、存在之意义、存在之历史、技术的本质等基本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勾勒与描述,涉及海德格尔在各个时期的关键思想。全书谋篇精致、比例恰当、思路清晰、不落俗套,有全面的把握,也有深入的思考
克尔凯郭尔是19世纪丹麦作家、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后因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新发现而被国际学界广泛关注。克尔凯郭尔是非学院派哲学家,其包括假名和反讽在内的“间接沟通”的写作手法,要求读者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来阅读,如此方能把握其写作所欲传达的全部意蕴。本书收入作者从事克尔凯郭尔研究二十余年间所撰写的重要研究论文、学术短
《课程摘要》是由梅洛-庞蒂本人撰写,在法兰西学院年鉴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梅洛-庞蒂自1951年在法兰西学院就职之后,一直执教于法兰西学院。本书内容为梅洛-庞蒂为1952至1960年讲授课程所撰写的课程摘要,相关手稿存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室梅洛–庞蒂中心,本书关联内容为手稿第X-XVII卷。众所周知,法兰西学院阶段是梅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论文和书评。论文部分收录的第一篇论文是伽达默尔的教职论文,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篇早期论文是十分“海德格尔”的,无论是主题还是方法都延续着作者在马堡时期跟随海德格尔学习到的东西。此外,本书收录的其他几篇论文代表了伽达默尔早期的思想以及对海德格尔的扬弃和超越。书评部分,虽然不如论文重要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在《悲剧的诞生》中,他是凭借他“内在的经验”理解了“奇异的酒神现象”,并“把
在马克斯·韦伯原初构想中,中国古代法是作为映衬西方近代法的绝对的“他者”般的存在,其“普遍法律史”构想了一幅从中国法、印度法、伊斯兰教法,经历古犹太教法、中世纪天主教法,直至西方近代法(尤其德国法)的、准线性的法律“合理化”发展图景。但韦伯对各大法律文化的深入研究,又使其意识到历史事实与这一清晰图景存在抵牾:帝制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