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呈现中国地质调查局“洮河流域中游灾害地质调查”项目核心成果,聚焦洮河中下游地质灾害特征与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和实践应用。书中详细阐明流域内崩滑流灾害主控地质环境条件,揭示地质灾害发育时空分布规律与周期性特征;重点构建适用于不同比例尺(1:50000至1:2000)和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的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本书解析了干热岩能量获取及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干热岩勘查与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查与靶区优选、干热岩能量获取方法与测井技术、压裂监测与人工储层裂隙网络评价、热储内多场耦合流动传热机理与取热性能优化、干热岩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方案与经济性评价等关键技术,并对干热岩地热能开发技术瓶颈与未来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
本书对区域气候模拟和预估研究进行系统介绍,内容包括区域气候模式作为重要动力降尺度工具的原理、区域气候模式的评估方法、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评估及预估结果、误差订正及不确定性分析等。
本书是一本针对青藏高原北缘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实习指导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概述和青藏高原北缘及祁连山河西走廊概况、实习区划分与实习指导、实习设计与实习分区、实习信息化四个部分,旨在通过具体的实习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监测和观测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地
本书重点研究孕震构造环境、孕震构造、孕震断层构造、震源物理、震源机制、破裂动力过程、震源机制、地震异常与风险评估、预测方法探索、地震灾害特征与成灾机制、地面运动预测以及先进技术。本书可供地震学和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弧后盆地的研究,对了解冈底斯带的演化以及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特提斯洋俯冲的过程,科西斯坦(Kohistan)—拉达克(Ladakh)弧(冈底斯弧的西延部分)和冈底斯弧都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弧前和弧后盆地。沉积于弧后盆地的沉积岩系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大陆岛弧和相邻大陆块体风化剥蚀的产物。因此,通过对弧后盆地中的沉积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北方巨型砂岩铀成矿带陆相盆地沉积环境与大规模成矿作用”(2015CB453000,2015~2019年)和“我国主要盆地煤铀等多矿种综合调查评价”计划项目(2013~2014年)、“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工程”(2015~2021年)和“北方砂岩型铀矿能源矿产基深部探测技术
卫星跟踪卫星技术探测全球物质分布及其迁移变化的难点和核心问题之一是利用探测数据反演全球高精度重力场及其变化,本书对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阐述。全书梳理卫星重力反演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数据处理流程;从数据预处理、重力场解算和时变重力场后处理三个层面阐明卫星重力反演与应用的关键数据处理技术;重点剖析加速度计和星间距
区域气候不仅受局地大气物理过程的直接控制,还受到全球大尺度因子的调控。本书旨在阐释全球变暖背景下这些大尺度因子变化对区域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影响。本书内容涵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基础、影响区域气候的季风系统、影响区域气候的大气环流因子、影响区域气候的海温模态、海冰和积雪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