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也是“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重要着力点。本报告紧扣“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在理论层面明确了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目标及关键作用机制,探讨了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重要着力点及京津冀三地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
《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24)》是“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关于广州经济分析预测及相关热点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对广州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做了深入分析,对2024年经济走势进行了合理预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收录了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就,但一些深层次矛盾仍有待解决。本书总结了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二十多年来的总体成效,分析了东北“两个问题”(体制性问题、结构性问题)深层次矛盾的动态变化及当前表征,梳理了新时代东北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重点提出了全力提升市场化水平、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着力打破“
本书讲述了中国经济作为一股在后疫情时代深具韧性、蓬勃发展的经济力量,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实现重启。全书提出了中国经济韧性的强大动力源,即国家的战略、宗旨以及政策实践,推动了经济的行稳致远。本书旨在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动能、新途径,以期为前景迷茫的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全书先从自贸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和各地实际工作者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进行专题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围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就推动西部大开发形
本书主要讨论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否使商业协会成为商业利益的真正代表,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全球化可以使私营部门与国家建立有效的关系。该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对摩洛哥和突尼斯工人和雇主的200多次采访,以追踪1980年代和1990年代贸易自由化后商业协会生活的变化。核心论点是,企业与国家之间在经济自由化之前的关系制约着企业集团
长江经济带历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本书以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的长江上游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介绍长江上游经济带社会经济概况、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变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域内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开展定量分析,科学研判未来区域内的各省市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碳排放减少的弹性和潜力,通过协同机制协
《湖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23)》全面反映了2023年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第一部分总报告从湖北概况、经济社会总体运行状况、趋势与展望对湖北省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呈现。第二部分经济发展篇,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区域发展、民营经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第三部分改革开放篇,从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经济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经所在“引领学术前沿、聚焦重大问题,促进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办所理念指引下创办的集刊,致力于既可扩大学术影响力,又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刊工程”增砖添瓦。本集刊不仅适于从事理论研究、智库研究和政策制定者阅读,也适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广大师生以及政产学研各方面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本书将从全球气候治理和中国低碳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从气候经济理论和政策应用两个视角交互研究中国的碳中和经济转型和政策选择问题,包括综合评估建模理论方法的创新,气候经济影响评估、碳中和下的减排与适应交互、政策协同效应评估以及技术经济路径优化等诸多重要内容,为碳中和研究提供经济学和方法论基础,同时也为双碳愿景下低碳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