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邢昺《孝经注疏序》);《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参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
《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如果说《大学》讲的是“大道”,《中庸》讲的是方法,而《论语》则讲的是生活实践。《〈论语〉悟行》一书,在借鉴钱穆、杨伯峻等国学大师的解读基础上,充分还原孔子当时时代的生活场景,体会《论语》真谛,并立足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相对接,来
本书以“儒学超越性”的现代论争为主题,考察现代新儒家之代表牟宗三、台湾新士林学派之代表罗光、夏威夷儒学之代表安乐哲对儒家生命超越论的现代诠释。本书分析了“内在超越论”、“外在超越论”和“非超越论”三个理论典型的基本观点、形上基础和思想来源,比较了“内在超越论”与“外在超越论”、“内在超越论”与“非超越论”,在此基础上揭
本书分四个部分展开。导论部分介绍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治理问题的意义以及《大学》的重要价值。文本解读部分说明文本诠释的诸前提性问题,并在进行初步阐释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观念与分析部分包括解读与分析《大学》政治伦理思想、梳理其历史流变并做社会史分析。当代考量部分首先通过相关考察,提出如何评估《大学》政治伦理的基本立场,然后评
本书分析现代西方社会的交往困境和儒家沟通伦理,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探究儒家沟通伦理在解决现代社会交往困境中的关键作用,并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指出,儒家沟通伦理不仅为中西方文化对话提供新的可能,而且对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具有独特价值,为现代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为了揭开易经神秘的面纱,还易经以客观、科学的面目,我们秉承“古为今用、繁荣学术、服务社会、兼容并包的”的宗旨,开展了《中华易学全书》的编纂项目。本项目是一部规模宏大的文献汇编项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挑战性。本套图书以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共收易学典籍183种,1839卷,3500余万字,另有2000余幅易学
该书为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著作。孟子是儒家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奉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书充分借鉴吸收了古人和今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逐篇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哲学分析,论述孔子的仁学、礼学、自然世界和人性论等;第二部分主要是文本解读,通过对《学而》《子张》《季氏》等的解读,进一步解释孔子的上述思想;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孔子思想对于孔子弟子、孔子二传弟子以及后世儒学发展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中的仁、礼、天、性等作系统的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孔子
儒家“功夫”论即儒家心性哲学的实践部分,是传统儒家有关身心修养的论述。儒家自先秦以来,致力于建构一种天人一贯的性命论,则“功夫”(工夫)则是其中的媒介性环节,所谓“内在超越性”即指此“内圣”的过程。本书借鉴当代新儒家牟宗三等提出的“内在超越”概念分析传统儒家“功夫”论的内涵。内在超越概念蕴含着以内在性通达超越本体的环节
《老子大不肖》是一部简明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由四部分构成:老子简历、《老子》章读(本书主体)、《老子》整理本、《史记》老子事迹钩沉。《老子》一书思想深刻,充满智慧和哲思。考虑到传世王弼本的历史影响,本书文本仍以王弼本为底本,文字歧义难解处参以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楚简本;同时参考北大藏西汉竹书本、河上公本、傅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