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3章,内容包括:土壤粒径分布、土壤结构及其功能、土壤中的机械力和水力、水和土的相互作用、土壤水分分布与静水力学、土壤水分运动、土壤气相、土壤热行为等。
本教材是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农林牧渔大类)》等文件有关精神,借鉴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材料经验,充分吸收土壤学、肥料学等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国家高水平学校和
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北京市时隔40多年再次开展土壤普查,对全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进行普查,普查内容为土壤性状、类型、
本书是“山东省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出版。内容包括通过开展采集土壤、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物和农作物等各类样品5000余件,分析测试了30余项元素或指标,获取10余万条数据。查明了土壤29项元素或指标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统计了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分析了土壤元素指标含量的
本书以甘肃省M县荒漠化治理实践为案例,采取实地研究(FieldResearch)方式,通过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和口述史方法收集资料,以1950-2019年荒漠化治理实践演变为主要线索,采用社会转型范式和环境史视角对其治理实践进行多维度、长时段的梳理,剖析荒漠化治理模式演变的社会动力机制,并探究未来中国社会转型中环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水土保持教学经验、科研与科技服务成果,融合我国水土保持行业最新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要求,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研究进展、坡地土壤侵蚀及防治技术、我国水土保持实践、荒漠化研究及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区域荒漠化防治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水土保持实务等。该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本书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处审核土壤基础五项属性数据后组织编写,详细记述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2015-2020年全国与地区(包括: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辽宁省、吉林省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壤酸碱度、氮、磷
《海南农垦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是对海南农垦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的集中反映。在充分应用“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和利用大量调查分析数据进行成果评价的基础上,首次介绍了海南农垦耕地地力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农垦耕地资源现状、耕地土壤属性、耕地地力等级和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初步提出了垦区耕地资源合理改良
园林土壤概论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和分布、理化和生物性状以及利用改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全书分为12章,包括绪论,矿物,岩石,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土壤孔性与结构,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状况及其调节,土壤胶体与离子交换,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养分与肥料,园林土壤等。《园林土壤概论》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
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耕作侵蚀作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西南干旱河谷区土壤侵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书从坡耕地耕作侵蚀作用机制入手,以西南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模拟耕作试验、室外原位冲刷试验,应用土壤科学、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学、水文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较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