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上承十六国,下启隋唐。建立北魏的拓跋人,在代北曾有一段百余年的成长发育历程,史籍记载晦暗不明。田余庆先生就此历史上的“模糊区域”,通过对史料的透彻分析和反复比勘,纤细考证与宏观考察相结合,重点从北魏后宫“子贵母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道武帝拓跋珪离散贺兰、独孤等重要部落,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以及从《代歌》、《代记》
所谓“松漠”,即《辽史》所谓“平地松林”。因唐朝置松漠都督府以羁縻契丹,汉人因以“松漠”代称契丹或辽朝,南宋以后也用以代指女真及金朝。本书收录的17篇文章,正是刘浦江先生在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方面的成果结集。以契丹文字的研读、辽代墓志碑刻研究和人类学方法论的运用为基础,这些文章一方面展示了作者极为扎实的考证功力,另一方面
《黑鞑事略》是南宋赴蒙古的使节随员彭大雅、徐霆所著的蒙古见闻录。两人在理宗朝先后随使臣到蒙古,彭大雅先以亲历见闻写成书稿,徐霆则将自己的见闻记录与彭大雅书稿互相参照,以彭稿为定本,把自己的不同记载作为疏,写在各有关事项之下,合成一书。宋人称蒙古为黑鞑靼,故名《黑鞑事略》。本书以作者耳闻目睹的记载为基础,全面叙述了蒙古朝
水书,是水族用其独有的文字书写的文化典籍,是水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记载有水族古代的天文、地理、民俗、哲学等文化信息,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水书先后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记忆遗产亚太地区名录》,并有79部水书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国水书经典译注丛书》就是对那
海外客家人作为海外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努力保持和延续着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成为客家文化在海外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是一个具有共同信念、相似方言、相近习俗、相同理想追求的观念共同体。本书重点聚居于研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及毛里求斯四个国家的客家人及其后裔,旨在观察海外客家人各方言群体的异同及其在全球化、
女真等东北诸民族历史悠久,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女真人早在金代和金元更迭过程中,有相当部分融入中原的汉人之中。到明代,留居东北的女真偏远部落的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生产力水平低。但随着蒙古对东北管辖势力的衰弱和明朝对东北管控松懈,明代女真人口增加,南下迁徙频繁,社会长足发展,与明朝、蒙古、朝鲜的交往愈加密切,
广州世居满族是广州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由京津八旗部队抽调,派至广州驻防的满族八旗官兵的后代。本书作者结合历史文献、民间记载、口述史和田野调查,记录与呈现了广州世居满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生活样态,探讨广州世居满族面对政治环境、经济形势、军事规范、族群政策改变及偶发性事件时如何调整族群边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多样的复合传统和当代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民族文学学术史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研究范式的更迭,讨论民族性的嬗变,进而确立民族文学研究方法、立场和观念的中国话语: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共同体意识。全书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总结和命题提炼,第二部分为文学史梳理及专题讨论,第三部分为族别文学现象与个案的具体研究,集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