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字健斋,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年少时因患病立志学医,搜炼古今,博学深思,勤于实践,终于成为当时名医。晚年收集医书数十家,加以整理提炼,附以习医行医之经验著成本书,于万历年间刊行于世。全书共8卷。内容包括中医医史、医学哲学、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方剂,临证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以及医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全书共八期。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陆续刊行。其中前三期合编为医方,按治阴虚劳热、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浊等证候分34类,收录奇效验方180余首;第四期为中西药物讲义,介绍中药80余味,常用西药近50味;第五期为医论医话
《景岳全书》作者为明·张景岳。本书由李玉清等人校注,共24集、63 卷。卷一至卷三为《传忠录》,统论阴阳六气,先贤可否;卷四至卷六为《脉神章》,择诸家珍要精髓,以测病情;卷七至卷八为《伤寒典》,统论四时外感证治:卷九至卷三十六为《杂证谟》,详析内科诸疾,计有诸风、汗证、怔忡、三消、郁证等七十余证,每证列经义、论证、论
本教材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有很大创新。以往的中医文献学教材主要介绍古医籍的整理方法;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中医专业的本科生,他们毕业以后一般不会专门从事古医籍的整理工作,所以有关古医籍整理方面的知识,在本教材中不作过于深入、详细的介绍,而以较在篇幅阐述各类中医文献源流,尤其是临床各科文献,并择要介绍重要医著的内容、特点
《岭南医籍考》是一部地区性的中医专科目录书籍。本书对1949年以前的岭南中医药著作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收集、考订、整理,凡见诸于文献者,包括医籍、杂志、地方志、目录书、人名辞典、传记论文等,皆竭力搜罗,共收书577种,其中现存284种,亡佚或未见282种,存疑11种。《岭南医籍考》采用辑录体形式,按类及成书时间编排,并附索
《医宗必读》为明代李中梓(1588~1655年)所著,成书于1637年。《医宗必读》一书是为初学指南之用,故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医论和图说,列医论十四篇,论述医学流派.脾肾、水火、阴阳等有关理论,指导学医门径;图说部分据《内经》分述脏腑骨度及经络走向等。卷二为新著四言脉诀、脉法心参及色
《中医经典选读》是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全国20余所高等医药院校和中医药院校联合编写的本科教材。该教材主要供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也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使用。本教材由“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世居丹溪,人称丹溪翁,元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生于1281—1358年,享年78岁。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格致余论》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和一事”而名。全书共l卷,共载医论40余篇,其中包括《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等著名文章,内容还包括内、外、妇
《明医杂著》由明代医家王伦撰于嘉靖己酉(1502)年,薛已注,刊于1549年。王氏学宗丹溪,把朱、李(东垣)的学术经验融合起来,参以本人心得体会和临证经验而著成此书。全书共六卷。卷一至卷三为医论及杂病证治,包括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病,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等的辨证施治,分析了李东垣、朱丹溪的治法及方法等
《永乐大典医书辑本1》是明成祖朱棣指定姚广孝、解缙组织2000余人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成书于1408年。全书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公认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清中叶后,屡遭盗窃和劫掠,散失殆尽。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方搜集,共得795卷。其中31卷列有医学内容(不含中药)。《永乐大典医书辑本1》中,辑录了我国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