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年,墨翟创立了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墨家学团,墨学随之产生。墨子在世时,率领墨家学团传承《诗》《书》典籍,宣扬兼爱、非攻等学说,并从事游说止战活动。战国时期,墨学大盛,一度与儒家并称“显学”。西汉前期,墨学仍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论者多儒墨并举。随着“视墨同儒”观念的流传,墨学在西汉中期之后归于消沉,部分内容被方道术士
本书是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儒家思想理论辑刊,每年出版两辑,此为第26辑。本书所称的“当代儒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儒学复兴中所出现的新的儒家思想创造、新的儒学理论形态,旨在回应当今时代的呼唤、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通过对当代儒学的研究与评介,推动儒学复兴、中华文化复兴;着眼于儒家的“活的思想”,推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儒家“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编写而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传统文化读物、修身治世名著,思想性、教
《易经》即周易,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爻辞进行了深入浅出地介绍,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印证,是一本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的易学普及读本。本书为传统文化读物,古典哲学名著
本书为《老庄学研究》第四辑,是国内一批从事老庄学研究的学者所撰写的论文结集,内容有关老学研究、庄学研究、黄梅戏与道情关系之研究等多个方面,并收入书评专辑,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本书稿汇集了张三夕、蔡林波、刘固盛等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有魏淑贤、梅杰等年轻学者的论文,对推进老庄学和道家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庄学
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二辑,包括历史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哲学与思想讨论、科学与教育四个领域,是
本选题延续“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前两辑品种,品种包括历史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哲学与思想讨论、科学与教育几个领域,是对前两辑选本进行的补充。本辑涵盖20世纪初至中期的知名学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所收书目虽曾有出版,但零散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是对学术文化典籍的一次梳理,对丰富大众阅读,传承学术经典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讨论有关老子哲学的诠释,共有三篇,主要论及韩非及王弼对老子哲学的诠释和比较。第二部分探讨有关黄老哲学的研究,共有五篇,讨论《黄帝四经》《管子》《尹文子》与《鹖冠子》的道法思想和哲学。本书所涉及范围包括《老子》《黄帝四经》《管子》《尹文子》《鹖冠子》《韩非子》及王弼的《老子注》,均为与道、法、
全书以“变古”为轴心贯穿中国先秦法家思想史,系统性地纵论了先秦法家思想的脉络,并据陈启天先生的主张以管仲、子产为法家思想的先驱。子产“铸刑书”,开启了中国的法治制度。至战国时期,更有魏李悝集诸国法典造《法经》,商鞅、吴起分别实施变法,而兵强国富。后商鞅虽死,其法未变,经数代经营而统一六国。由于公布法而产生罪名与罪刑相符
近代西方文化东来与中国本土文化磨合,产生中国文化的变迁,而有现代化和传统主义的冲突。在古代中国也曾发生过从宗法封建制到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和从井田制到公田制的转变,也曾发生过文化变迁。代表保守周制文武之道的是儒家,主张尊君法治新制的是法家。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儒家主张“克己复礼”,以恢复宗法封建制结束乱局;法家则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