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共两册,上册从上古至五代,中册从北宋至鸦片战争,分别于1941年9月、1942年12月由延安新华书店出版。该书凡三编:第一编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底成立——远古至秦,第二编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立后对外侵略到外族的内侵——秦汉至南北朝,第三编封建经济的发展到西洋资本主义的侵入——隋统一至清鸦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科学方法。本书主要记录、研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策、制度、实践演进的历史进程,勾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书以汉英对照、图文并茂的形式,以中国革命历史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介绍发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故事、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特定的时空,讲述革命史遗址发生的故事,串联起中国革命的史事,建构中国革命的记忆,并以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体裁独特,适合大学生寓革命史学习于外国语言学习之中,激发大学生学习革命史的兴趣,这种形式也是高校探
本书以汉日对照、图文并茂的形式,以中国革命历史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介绍发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故事、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特定的时空,讲述革命史遗址发生的故事,串联起中国革命的史事,建构中国革命的记忆,并以汉日双语对照的形式,体裁独特,适合大学生寓革命史学习于外国语言学习之中,激发大学生学习革命史的兴趣,这种形式也是高校探
本书以让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热爱并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在内容选取上,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等为侧重点,同时涵盖古典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科技科学、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在结构上,本书设置了“文化与艺术”“社会与生活““传统与现代”三
《中国国家历史》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策划,拟从2013年开始,每年出版四辑,随着图书编写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增加册次,并定期举行《中国国家历史》高端论坛。《中国国家历史》择取内容的原则:第一,紧扣人类发展脉搏,突显历史重大脉点;第二,剖析历史深刻渊源,聚焦当代社会热点;第三,展现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
《寻古中国》以总台同名历史文博纪录片为框架,以扎实的前沿考古成果为依托,寻根求源,多角度探索、呈现早期中国。 图书共分为《古滇记》《古蜀记》《稻谷记》《玉石记》《云梦记》《寻夏记》《河洛记》七个篇章,以地域为框架,将早期中国文明从启明初升到满天星斗的广阔格局呈现在读者眼前,记录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考古探源心路历程。 书稿着
本刊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研究所主办《历史文献前沿》连续出版物,在历史文献的校勘、考证、研究等方面多有创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是2025年第一辑,是专门刊发历史文献相关学术论文的学术连续出版物,立足于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既包括对传世文献特别是珍本古籍的版本、目录、校勘、音韵、训诂、辨伪、辑佚等传统治学
中国历史题解(第二版) 本套丛书适合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摄影、电影学、文化创意与策划、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艺术与科技、漫画、动画、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的学生作为参考用书,也特别适合希望在短时间内提升文史哲素养的读
金毓黻(1887—1962),活跃中国史学界30余年,于史学、文学、小学、金石、文献、考古、历史地理等诸门学科都有着精深的造诣,代表作为《东北通史》《渤海国志长编》《宋辽金史》《中国史学史》和《静晤室日记》。最值得推举的是历40年而不辍撰写的550余万字的《静晤室日记》,堪称文史宝库、日记杰作和学术巨著。金毓黻留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