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是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全国20余所高等医药院校和中医药院校联合编写的本科教材。该教材主要供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也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使用。本教材由“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世居丹溪,人称丹溪翁,元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生于1281—1358年,享年78岁。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格致余论》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和一事”而名。全书共l卷,共载医论40余篇,其中包括《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等著名文章,内容还包括内、外、妇
《明医杂著》由明代医家王伦撰于嘉靖己酉(1502)年,薛已注,刊于1549年。王氏学宗丹溪,把朱、李(东垣)的学术经验融合起来,参以本人心得体会和临证经验而著成此书。全书共六卷。卷一至卷三为医论及杂病证治,包括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病,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等的辨证施治,分析了李东垣、朱丹溪的治法及方法等
《永乐大典医书辑本1》是明成祖朱棣指定姚广孝、解缙组织2000余人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成书于1408年。全书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公认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清中叶后,屡遭盗窃和劫掠,散失殆尽。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方搜集,共得795卷。其中31卷列有医学内容(不含中药)。《永乐大典医书辑本1》中,辑录了我国宋元
本丛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丛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本丛书正文
本辑内容采自精校本,且以原文为主,不加注释。为了让读者能方便携带、轻松阅读、易于背诵,采用了“开本小而字不小”的方式,以获得更为舒适的学习享受。另外,编者们在每本书的篇首增加了“大医精诚”篇,希望诸位读者能借助本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走“苍生大医”之道。
《四圣心源》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精华之作,旨在弘扬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在《四圣心源·清代名医黄元御系列》中详加阐述“枢轴运动”(圆运动)的观点,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书中黄氏自拟方颇多,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切合临床。全书结
扶阳学派,为中医教育和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系列图书—视频光盘—年度论坛”的开放方式,让千名、万名医界读者直接受益。《扶阳论坛2》延续《扶阳论坛》“完全现场实录”的鲜明特色,让无暇参会的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也能够感受完整真实的“实录现场”。
本书为中医名家秦伯未撰于1964年。全书选录笔者中医学术方面讲稿12篇,包括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气血湿痰治法述要、种种退热治法、温病一得、论肝病、感冒论治、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腹泻的临床研究、痛证的治疗、运用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漫谈处方用药等专题。每篇讲述均结合笔者读书心得和临
《明医杂著》为明代医家王纶所撰的一部综合性医著。《明医杂著》共六卷,卷一至卷三主要为医论及杂病证治,包括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头痛等内科病证及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的辨治,并分析了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医的治法、方论等;卷四专论风证;卷五论述小儿诸病的证治;卷六为附方。《明医杂著》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