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汉藏语言的故乡,语音资源丰富,类型特征多样。本书第一次系统归纳中国境内汉藏语音的共时分布类型和历时演变共性,揭示了不同音类在地理层面上的和系属层面上的分布特征,解释了汉藏语音从古到今的演化大势,丰富和发展了汉藏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汉藏语研究作为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截止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本“汉藏
《彝族哩噜人语言注释》一书,共编入两大内容。一是词汇:其中编入名词2214个,动词1208个,形容词220个,数量词178个,代、副、介词72个,词法330条,共3222个(条)。二是句子:其中编入短句200条,短语3100条,共3300条。哩噜人语言内容既丰富又复杂。其特点一是很多语言的音值介于汉语的轻声和第一声之间
本书稿结构合理,价值导向正确,以各民族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及个体经营者等为对象,内容通俗易懂,零基础的人也可以使用本书稿进行维吾尔语的学习。在保留原书大部分内容的同时,对部分生词和练习等进行了修改,对部分课文进行了更换,使本书更加完善。学习字母的书写和发音、简单的语音常识和拼写规则,然后以简单易学的对话和短文为材料
本选题甄选出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500句藏语敬语,附以汉语解释、造句,并绘制图画。将服务业常用敬语、便民警务站常用敬语和文艺节目常用敬语附于书尾,旨在规范藏语敬语的使用。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满语的构词实际,提出更为细化的构词方法,深入探讨各种构词法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构词法之间的差异。关于构词法的研究范围,本书包括派生(derivation)、合成(compound)、语音交替(phoneticalternation)、叠词(reduplication)等传统构词法。此外,还增加
本书共5章。第一、二章对黔东苗语的有角度空间系统和无角度空间系统进行了宏观的考察和分析。第三、四、五章对空间范畴表达式进行微观个案分析。个案研究分别从空间方所表达、存现句、处所句以及空间位移动词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该部分论述过程中,作者还结合了语言、思维、心理、环境等方面之间的互动互证关系来进行支撑。
本书稿是一部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专著。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靠口耳流传于世。哈尼族卡别支系人口数量较少,且居于深山,他们的语言、文化鲜被外界关注。卡别话在处于语言孤岛、使用人口少、语言接触增多的环境下,保护、传承都比较困难。对卡别话进行抢救和研究,有助于留存这个即将面
本书采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通过田野调查,记录和分析大花苗土语的口语,共时层面可以全面展现彝良大花苗苗语的语言规则,历时层面可以观察和比较大花苗苗语的历史演变规律。论著框架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语音、第三章词汇、第四章分类词汇表、第五章语法、第六章语料。通过大花苗苗语的描写分析,并与当地的汉语方言比较,探寻语言接触背景下
东巴象形文字新茶百戏字典
《藏医卷》是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组织专家学者编纂的藏医学理论方面的专业行的辞典。在编纂过程中吸取了其他地区藏医学方面的专家提供的词条。辞典的词条是按照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公布的《藏医药学名词》的分类标准来编排的。其大类包括总类、藏医史、历代藏医名师(尽量多的照片)、藏医典籍简介(侧重于藏医学理论方面的著作,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