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寄托逝者和生者多重祈愿的特异性场所,逐渐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而又区别于文人画的图像艺术系统,堪称民间艺术瑰宝。山西,地处传统中原与游牧文化的交织地带,得益于表里山阿的自然环境,在宋金元明时期,成为中国北方传统文化发展最为丰厚全面的地区,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与民俗信仰的物质遗存,至今保存较好,历史、艺术
克器群是1884年(前)、1940年任家村窖藏和1972年北桥村窖藏出土克家族相关铜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对研究西周历史意义重大。本书以克器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系联散存于国内、外公私机构其他相关器物,藉由器型学、古文字学与历史学等多元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方法,达到以物鉴史的功能。并且打破单一器物、铭文的研究模式,在精熟单个器
本书精选名典藏艺术馆明清石鼓,另取配套石桌,兼及花几、垂带,全书分上下册。鼓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代表礼制的鼓有青铜铸造,也有石雕而制。尤其石鼓的出现,对后世更具深远的影响。石鼓逐渐成为明清石刻的重要题材,常见于墩凳、门枕、垂带、柱础等建筑构件,象征吉祥嘉美、砥砺奋发。赵少忠先生所藏古代石刻艺术品中,有相当数量的明清石
本书共收录民国时期有关竹刻的图像文献四种,分别为《嚼雪庐自玩竹刻》《张志鱼刻竹制印》《刻竹治印无师自通》以及《可读庐刻竹拓本》。此次出版,各本均据民国期间所刊本予以影印。为了保持文献的完整,出版过程中对其中存在问题的部分未作处理,望读者稍加留意。
本书以现阶段主要考古成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史料与出土遗址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遗迹及器物图片的同时,具体展现现阶段对先秦时期至秦代在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本书设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着重对海棠山摩崖造像群和千佛山摩崖造像群的种类、造型、雕刻技法、镌刻年代、艺术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同时展示藏传佛教在阜新地区传承、发展、繁荣的历史脉络。第二部分为造像图像及其描述,对目前已知摩崖造像共145种(组像中的造像以单独个体归类计算)、262龛(千佛山上还有7
本书通过西安碑林的文物串联起古都长安自秦汉至隋唐,以及宋元明清的发展历史。一方面和读者一起观摩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篆刻与墨拓的形意用笔和锤拓击打的表现力,一方面依托其历史承载与所包含的文化性去读解千年的长安。
本书拟选取其中形制完整、文字清晰、内容可读的简牍150枚左右,同时附上彩色图版、红外图版以及初步整理释文,在内容上涵盖走马楼西汉简的主要司法文书案例。走马楼西汉简有丰富的文字异写现象,书体多种多样,生动地反映了汉字隶变过程,还将草书的形成时间提至西汉武帝元朔年间,这在书法艺术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以现代材料学、材料加工工艺学为基础,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成分与组织结构-制备-性能-应用和使用效能”之间相互关系为指导和分析讨论的原则,借助先进的材料表征测试技术,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残片的分析,探讨和再现古代青铜文明的高超技艺,丰富了古代青铜器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揭示青铜技术的材料学特点,叙述古代青铜器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