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是历朝历代事关安民兴邦的大事,从大禹治水开始,山东黄河治理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本书以黄河为轴,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从历史之河、工程之河、生命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的视角,全面展示山东黄河的历史、文化、现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描绘出一幅形象生动的大河盛景,连缀成一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本书力求故事性和科普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岸线稳定、航道畅通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江中下游河道流经广阔的冲积平原,冲淤变化频繁而剧烈。近年来,在自然条件和强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沙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河床发生长距离、长时期、高强度的冲刷
本书以作者近20年来对黄河水文地貌耦合系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各个子系统的耦合、响应及演化过程,涉及植被-侵蚀-河道耦合、干支流耦合、水沙耦合、气候-水文-泥沙产输耦合、流水-风力作用耦合、流域-河道耦合,以及人类社会经济与水文地貌系统的耦合等方面。对于每方面,都基于大量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揭示其耦合机理,并建
本书运用理论研究、数理统计、数值模拟、物理模型等手段,突出河流系统整体性,引入系统理论方法,搭建流域系统科学基本框架;剖析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的战略需求,构建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系统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游荡性河道河势稳定控制系统理论方法和自然-社会协同的滩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管控机制。为实现黄河下游河道河流系统行
《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流域防洪治理实证与对策研究》融合贝叶斯统计理论和经典统计方法,深入研究流域防洪治理相关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导论、防洪治理历史回顾、贝叶斯统计理论及其水文统计应用概要、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流域防洪治理应用研究、洪水预测预警的两种新模型、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与经典统计方法相融合的珠江一西江流域洪水重现期
本书将多功能河流系统性治理的立意、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结合在一起,构建起了相辅相成的“五阶一体”技术体系。全书重点论述了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核心的治河理念;阐述了治理模式与综合功能区划相吻合的相容性治理规划,辅以河流功能区划的自然社会双准则约束分区方法;在治理工程设计方面,提出了与河道结构与功能需求相耦合的适应性设计方
本书基于超标准洪水的特征及危害性,分析当前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应对超标准洪水的存在哪些短板,并提出超标准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需求和目标,具体内容如下:建设超标准洪涝灾害数据库,服务于超标准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超标准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支撑技术;超标准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以及操作方法;超标准洪
本书针对流域超标准洪水综合应对技术中的重大需求,揭示了变化环境下水文气像极端事件演变规律及超标准洪水致灾机理;采取遥感遥测、地面监测相结合手段,构建“空天地水”一体化及多源数据融合的超标准洪水洪灾立体监测体系;融合水文气象、水工程调度、运筹学、信息学等国际前沿理论与技术,突破了流域超标准洪水监测、预报预警、灾害评估、风
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河南省档案馆馆藏黄河档案文献4400余件,记录着历朝历代对治黄的探索和实践,彰显出九曲黄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下实现了岁岁安澜。本书通过口袋书的形式,以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文献为载体,将珍贵的档案史料以通俗、生动的形式进行呈现,讲述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的由来、黄河铁路第一桥卢
本书以时间顺序和重大事件为脉络,从国家水利战略和流域统筹治理的全局,实事求是、以叙为主,叙议结合,概述珠江流域片从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1949-2020年)珠江治水情况,目的是传播流域治水经验和认识,为以后珠江治理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珠江治水史概述;第二章改革开放前的珠江治水;第三章改革开放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