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全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行草书,白麻纸本,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全篇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又改易三十四字,共二百六十八字,书于唐干元元年(七五八),是悼念从兄顔杲卿的幼子季明所写,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隔水有“顔鲁公书祭侄帖”题识;幅后有周密、屠约、僧德一、王图炳等观款。又有张晏、鲜
孙过庭(646年-691年),字虔礼,杭州富阳(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一作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谱》,墨迹纸本,草书。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书于垂拱三年(68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
怀素(737年~799年),唐代杰出书法家,史称“草圣”。俗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人,后移居长沙。《自叙帖》纸本墨迹卷,纵28.3厘米,横775厘米,书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七七六或七七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遶的钢索,收笔出锋,鋭利如钩斫,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
这是一部以散文笔法书写中国古印的书稿,涉及中国古代的印石、印人、印学、印史、印文化和篆刻流派(内含西泠八家的八节),如顾苓的白芙蓉印章、王矞生制寺坪田龟钮印章、林元珠制坑头田印章、徐三庚的橘皮黄田黄印章等,总共20节。印学,印学,系专门研究篆刻艺术之技法、发展历史及各流派艺术理论的学科。与书法学、文字学、金石学、考据学
上海博物馆是庋藏历代善本碑帖的重镇,《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为首次全面公开上海博物馆的碑帖珍藏,从中甄选出独具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孤本、稀见珍本。丛刊以册页函装的传统装帧形式,原色原大精印,再现法帖的艺术价值与典藏价值。除完整呈现包括题跋、印鉴在内的全貌外,另附别册由专家详尽解读碑帖内容及其版本情况,释读碑帖原文和
本书以敦煌汉简为研究对象,以书写研究为核心,确定了两个重点:一、敦煌汉简字体研究与书法文化价值宏观考察,二、以敦煌汉简为例,通过对字样笔形、部件、结构体势等的微观分析,分析影响书写的诸多因素与书写对字体形成演变的影响;考察敦煌汉简书写特征,及其所反映的书写规律与隶变、草化、楷化等字体演变规律。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论书绝句》,收录启功先生的一百首七言绝句,先生以这一百首诗,对历代书法名家、碑帖等进行评价,同时也对自己几十年的书法实践进行总结,书法流派、书家生平、奇闻轶事无不涉及,内容丰富,观点深刻。本书收录的是启功先生口语讲解版,更为生动。第二部分为《书法入门二讲》《金石书画漫谈》等几篇小文,不仅介绍书法
“阅古通今典藏丛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量级古籍整理丛书,精选极具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的古籍善本,以影印形式展现古籍原貌。具体书目如下:1.《笔史》2.《墨史》3.《纸谱》4.《砚史》5.《琴史》6.《棋经》7.《书品》8.《古画品录》9.《茶经》10.《毛诗》11.《尚书》1
本字帖选集精心收录10本经典书法之作,涵盖赵孟頫、文征明、王羲之、王献之、梁诗正、唐寅等名家墨宝。从赵孟頫的《心经》《琴赋》到王羲之的《乐毅论》《兰亭序》,皆为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无论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都能在此合集中探寻书法的精妙,通过临摹研习这些传世之作,汲取古人书法精髓,提升书写技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