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遗址穿宿州城而过。2007年3~8月,为配合宿州埇上嘉苑小区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部门对木牌坊运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本次发掘是大运河宿州段的第二次正式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面积约500平方米,揭露出较完整的运河河堤、河坡、河道等遗迹,发现了石构码头1座,并清理出灶、灰坑等遗迹,出土宋
隋唐大运河遗址穿宿州城而过。2006年4~8月,为配合宿州西关商业步行街C区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部门对涉及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并对此段运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面积近600平方米,揭露出较完整的运河河堤、河坡、河道等遗迹,清理发掘水井3眼,墓葬1座,灰坑1个,出土各类遗物1500余件,取得了重要
故宫里只有600年明清史?不,故宫里有一部5000年中华文明史!故宫不仅是明清历史的亲历者,集中展示了明清器物和建筑的精华,而且聚拢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文物精粹,它们是中华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华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存。本书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故宫文物,从这些器物和建筑着眼,介绍一件件文物的历史内涵、时代背景和它们背后的
本书通过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大量的信息、众多的图片、新颖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兵器的科学知识,并且对古代兵器发展史做了追溯,读者阅读本书可以对古代兵器的发展历史、性能特点、发展水平及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是青少年及兵器爱好者了解古代兵器最基本的科普读物。
本著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作者将物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古代文献的特殊形态——石刻文献的研究中,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等视角,立足于文化史的宏观鸟瞰,对古代石刻文献和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展示了古代石刻文献的丰赡和魅力,丰富、完善了古代文献的广阔
《岩画研究2022》作为兼具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专业性纯学术图书,其宗旨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研究岩画的物态表现形式及其背景意义,通过对古代岩画及周边遗迹文物和艺术品的发现、辨识和阐释,来获取和展现远古文明的重要资料。本着学术公器的普适性原则和慎思明辨、积累知识,
《敦煌古藏文佛典研究论文集》中精选了集学术价值和参考性较强的30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都曾发表在正规的学术期刊上。是敦煌研究领域各专家和青年学者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多数论文以佛教语文学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对勘、比较等方式展现了古代敦煌古藏文文献中记载的关于佛教哲学、佛学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同时也对我国古代吐蕃
本书为山东金石碑刻著述。《山左金石志》是毕沅与阮元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部分地金石目录著作,首次将山东的金石碑刻等汇于-编。全书二十四卷,内容共分为金、刀布、镜、印、石五大类,每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收录了自商周至元代山东境内的礼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刀布、镜鉴、印符、碑碣、墓志、摩崖、画像石、经幢等相关信息,共计
本书是由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系列学术论丛。全书收集18篇论文,分别对甲骨文、金文、简帛、碑刻等出土文献进行研究。出土文献研究难度较大,内容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本书刊发的有关出土文献研究的学术成果则包含诸多学科的研究内容,部分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阶段性成果,其观点鲜明,材料扎实
古蜀道历来受众多史学家热议的话题。对于古蜀道历来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青川阴平古道因三国时邓艾灭蜀而闻名,是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金牛道相比,阴平道更险恶荒远,其中最险峻的路段就在位于今日青川县境内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摩天岭一带。为调查厘清古蜀道“青川段”交通线路,更好发挥古蜀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