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一团志(1997—2015)》系统全面地记述自1997年1月至2015年12月一四一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民族、风俗、教育、卫生、环境、物产、人物等情况,如实反映了一四一团场建制沿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为世人了解一四一团场的社情、地情、民情、物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一四一团志(1997—2015)
农地产权的农业生产效率决定历来是重要的目标论题,但要实现效应的准确识别,必须充分考虑产权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境。其中,地权调整的制度遗产与乡村农地禀赋低效配置的现实困局是识别地权效率性的重要情境约束。本书探讨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情境依赖性。第一,考虑农业效率的层次性并识别出农地确权会诱发部分效率耗散
本书是关于农业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文章指出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力反向关系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议题,以往研究观察到伴随农场规模的扩大、作物单产随之下降的现象,且这一特征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反向关系并非固定不变的,农业转型过程中新制度和技术安排可能对传统反向关系提出挑战。文章以中
本书指出乡村发展的本质以及乡村发展挑战在全球的普遍性——即便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发达国家,也仍在通过发展战略和专门政策持续地关注、支持乡村发展。在此基础上,本书以乡村经济和乡村金融为主线,探讨和解答了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发展中一系列根本和重大问题:乡村振兴到底是要振兴什么?乡村经济的主体是农民吗?什么是乡村金融?与农村金
全书围绕战略目标、环境、指向、布局、重心、抓手、主体和保障等八大维度,精心构建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价值观基础、总体框架、核心要素和逻辑体系,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多维度的战略解析。
本书澄清了合作经济的基础概念和若干认识误区,主张对可资借鉴的专业合作模式和社区合作(综合农协)模式取长补短,并对传统集体经济组织资源进行继承和创新。作者系统阐发了“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的理论框架:三重合作功能的一体化,促进专业合作与社区合作条块交融;三类合作组织的一体化,通过兼容性设计巩固普惠性基础;三级合作体系的一体化
本书将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视作一种社会行动,以社会行动理论为指导,尝试将民营企业放置在一个多元视角和多重关系下进行社会学考察,探究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的动机、手段、条件与目标。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GY市W县的三家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的田野调查作为实践基础,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结合社会行动理论,分析民营企业参与贫
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粮食产后系统的各个环节,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技术滞后、意识淡薄、成本控制等因素,以农户为主体的粮食产后前端环节(收获、干燥、储藏)是节粮减损的重点所在。本书按照科学评估、综合研判、承前启后、措施可行的要求,对我国粮食产后前端环节损失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对损失成因和减损潜力开展分析与研判,研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组织编撰的年度系列研究报告,自1993年以来每年出版一部,本年度为第33部。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总报告,重点分析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并对2025年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预测,提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
本书紧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根本要求和“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主线,总结了2024年我国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文化振兴规划战略定位更加明确,文化活动形式更为多样,思想力量进一步凝聚,文化保护传承机制进一步深化,文化资源进一步得到活化利用。 本书指出,文化振兴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影响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