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爷爷给两个孙女讲故事的视角,讲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探月工程。用最新的探测成果,向读者形象地展示了月球的整体特征和区域风貌;讲述了人类早期月球探索的有趣故事,结合作者自身经历,展望了未来的载人登月、月球基地和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美好愿景。本书可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普读物。
星辰大海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那么,人类能够离开孕育自己的地球母亲,前往茫茫的未知宇宙吗?地球生命在太空中如何适应宇宙辐射、微重力等环境因素,并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呢?《BR》本书主要探讨人类如何实现长期在太空中生存,简单介绍了太空环境中的生命科学(包括人体科学)、物理科学和空间应用技术等研究,试图为读者勾勒一幅人类在太
《空间环境静电充放电效应及防护技术》深入介绍了空间环境静电充放电效应及防护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空间环境航天器带电研究、空间环境航天器放电研究、航天器静电防护研究、研究总结与展望。《空间环境静电充放电效应及防护技术》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或航天领域科研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漫空间》首先回顾了科学发展史上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及其所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漫空间这一理想模型。这一理想模型从波粒二象性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建构空间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可能及步骤,和建构链接波粒二相的可能性途径,并继而指出漫空间这种理想模型在未来城市中有点及面逐渐扩展并终成为整个城市空间的主导形式的发展方式。然后,《漫空间》
从古典时期到现代,随着对月球这个地球的天体邻居研究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长久以来人类对月球认知的发展历程:从古典时期哲学家们的各类学说,到科学家们凭借望远镜和数学知识确定了月球的地貌特征和月球运行的规律,接着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绘制出了更加精细的月球地形图,拍摄了精美
本书兼顾文理科爱好者,突出科普特色,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通过一些历史事件,帮助读者了解航天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神秘的人类航天、宇宙探索活动和深奥的飞行知识与艺术。本书是作者在其创建的航天、人文与艺术国家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归纳出来的一本科普类教材。本书可作为高中生报考
本书明确了深空探测的内涵,系统地梳理了深空探测的发展历程,前瞻了无人深空探测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从深空探测器设计所面临的特殊环境、总体设计、飞行轨道、科学载荷、制导导航与控制、大气减速、测控通信、热控、推进、电源、自主管理、机构、遥操作、地面试验验证等多个方面,对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典型技术、
《面向载人月球及火星探测任务的原位资源利用技术》介绍了NASA在原位资源利用(ISRU)技术实践上走过的曲折探索历程,包括对ISRU的价值探讨、月球/火星的ISRU原理方法和实验过程,以及在有限数据的情况下,对有ISRU和没有ISRU的任务进行的比较,并在结论中指出人类实现载人登陆火星必须突破ISRU。《面向载人月球及
本书循着地球家园、空间梦想、月球跳板、火星远征、再造地球这条线索,以准确、严谨的科学知识、原理和科学事例、科学史实,讲解人类空间探索和空间开发的过程和意义,讲解人类改造和移民火星的可能性,以及必定要经历的艰难历程;以当前人类对火星的了解和科学原理为依据,设计可能的开发和移民火星的步骤;阐释地球当前的环境状况和危机。在展
《月球基地:建立月球固定居所的挑战》大部分内容所重点关注的星座计划,不仅提出了建议,而且代表了空间探索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即创造航天文明的第一步。2004年1月,布什总统宣布了“空间探索远景”,他不仅提出了载人登月的远景,也提出了载人登陆火星以及更远的深空探索愿景。《月球基地:建立月球固定居所的挑战》所述的计划并非冒险,